守株待兔教学反思守株待兔教学反思(通用 5 篇)守株待兔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则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点也展示得十分棒,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使学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不足之处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2)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丢下”、“全完了”,在简笔画中找出这样的情景。(3)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①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②通过“拾兔”,懂种田人懒惰的原因。(5)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6)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情境。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本寓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今年我做为国培 2 坊主备人之一,经过三次备课两次上课,顺利完成了坊主吴老师交给的任务,现在将这一节课的反思总结如下: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中不仅有文言文还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备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大意,让学生根据每一句大意去找对应的文言文句子。学生看到这样的要求,高兴劲儿立马就来,太简单了。不一会就高举小手,纷纷发言。学生找出对应的.文言句之后,我又让学生在找出古今意思差别大的字词,帮助理解课文。学生们读了白话文大意后,和文言文进行对比,一读就懂,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常常佩服古人有才,这么多的意思竟然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到位,倾诉清楚,激起学习的兴趣。二、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