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调研报告《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上杭县城西幼儿园课题实验组温浏英内容提要:传承礼仪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需要, 养成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开展礼仪启蒙教育是推进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 开展礼仪教育应优化教育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注重言传身教,树立文明礼貌的行为榜样;在教学中渗透,丰富礼仪认知;开展实践活动,内化礼仪品质;家园互动教育,养成幼儿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 使幼儿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使幼儿园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幼儿教育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策略,礼仪行为本课题从 2009 年 9 月申报, 11 月由市教育局批准立项、开始课题实施, 于 2012 年 11 月结题, 顺利完成了为期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园积极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课题组老师团结协作,扎实研究,深入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又系统规范的礼仪教育,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一、课题背景我国自古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 , 礼仪文化源远流长 , 从最初的原始起源到保守礼仪的形成、革新和衰落 ,再到现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形成如今的中华礼仪。中国教育史上 , 统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儿童早期礼仪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礼”的主导地位。孔子规定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他指出: “不学礼 , 无以立。”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以前多年的科举教材四书五经中, 礼仪占有重要地位。有学者认为 : 用礼仪教育打造儒雅公民。有的认为 : 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尊重 , 礼仪素质集中体现在人的言谈和行为上。礼仪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尤其对幼儿的个性、 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我们确定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礼仪教育专题研究, 力图通过此项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全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交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