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衰竭的护理主讲人:陆秀丽心衰的定义是指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的严重程度,心肌收缩力减弱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同时静脉血回流受阻,静脉系统瘀血,引发血液动力学、神经体液的变化,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心衰的病因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减弱(1)弥漫性和局限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心梗、心肌纤维化、心肌中毒和异常物质沉淀。(2)原发或继发心肌代谢障碍:缺血、缺氧、维生素缺乏、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内分泌障碍。2.心肌负荷过度(1)压力负荷过度。高血压、主动脉狭窄(2)容量负荷过度。3.心脏舒张充盈受限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型心肌病等。心衰的诱因1.感染是心衰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尤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2.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3.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4.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5.妊娠和分娩。6.输液(特别是含钠盐的液体)、输血过快和(或)过多。7.洋地黄过量或不足。8.药物作用,如某些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9.伴发其他疾病,如肺、肝、肾、血液、内分泌疾病、肿瘤、严重缺氧、营养不良等均可加重心衰。10.麻醉与手术。11.其他:出血和贫血肺栓塞等。总之,凡影响心脏活动的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心衰。心衰的分级临床上为了评价心衰的程度和疗效,NYHA将心功能分为4级:I级:病人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II级(轻度心衰):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的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III级(中度心衰):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平时一般的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方可缓解。IV级(重度心衰):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其中,心功能IIIIIIV级临床上分别代表轻/中/重度心力衰竭,而心功能I级可见于心脏疾病所致左心收缩功能低下(LVEF<40%)而临床无症状者,也可以是心功能完全正常的健康人。心衰的分期2005年ACC/AHA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将心功能分为4期(如下表)。根据定义,A期和B期患者属于NYHA分级I级,如果这类患者虽然努力治疗仍发展为有症状,则不可逆的进入C期。C期和D期对应于NYHA分级的IIIIIIV级。心衰的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处于失代偿期的心衰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时感到疲倦和乏力,这是由于他们的肌肉不能获取足够的血液供应所致。常出现水肿,水肿的部位和程度也取决于心脏受损的部位,右心与左心的衰竭呈现不同的水肿特点。2.左右心衰的症状特点:右心疾病时血液淤积于右心,这种血流的淤积导致脚部、踝部、大腿、肝脏及肺部水肿。左心疾病时液体主要淤积在肺部(肺水肿),从而导致极度的气促。最初气促发生在运动期间,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症状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有时气促发生在夜间,这是由于夜间患者平卧时,较多的液体回流入肺部所致;此时患者从睡眠中醒来,并感到气急;采取端坐卧位或站立体位后,液体从肺部流出,患者的症状很快缓解。当患者肺部出现严重液体聚集(急性肺水肿)时可危及生命。一、左心衰竭----肺淤血的表现(一)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1、劳力性呼吸困难2、端坐呼吸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早期的典型表现。4.急性肺水肿(二)倦怠/乏力:为心搏量下降引起的运动性疲劳和衰弱的表现(三)陈—施呼吸:多见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四)体征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左心室增大,心尖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两肺底部可听到散在湿性罗音,重症者两肺满布湿罗音并伴有哮鸣音,交替脉。二、右心衰竭----体循环瘀血(一)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等。(二)体征1、原有心脏病的特征2.心脏增大心脏向右侧或向两侧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舒张期奔马律3.颈静脉充盈或怒张4、肝脏肿大和压痛5、下垂性水肿6.胸腔积液和腹水7.发绀8晚期患者可有明显营养不良/消瘦甚至恶病质。辅助检查1.血生化实验室检查2.X线检查左心衰竭可显示心影扩大,肺门阴影增大,肺纹理增加。右心衰竭时可见上腔静脉扩张。3.心电图可有左心室、右心室或左、右心室肥厚。4.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