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模拟试卷 一、概念题(每题 2 分,共 1 0 分) 1 .刑事科学技术。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 。 2 .调焦。调焦是指调节物像相对的距离,使不同距离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拍照要求清晰成像在像面上,或者将某些景物成像模糊的过程。 3 .斗型纹。斗型纹内部系统中心有一条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曲形线,上部及两侧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波浪线或横直线构成。 4 .步态特征。人行走时每只脚在起脚、碾脚、落脚过程中的运步规律特点。 5 .笔迹。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 二、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 0 分) 1 .运笔特征主要表现在(起笔 )、( 收笔 )、(行笔 )和( 连笔 )特征上。 2 .摹仿笔迹按摹仿手法分三种:( )、( )、( )。 3 .凹陷状痕迹的结构包括( )、( )、( )和( )。 4 .足迹按造型客体不同可分为( )、( )和( )三种,其中( )不能进行人身同一认定。 5 .弹壳在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有( )、( )、( )、( )、( )。 6 .近距离摄影中,理论上增大影像的方法有( )和( )。 7 .感光度低的胶片,宽容度( )。 8 .左手伪装笔迹有机械性特点,表现为( 左高右低 )。 9 .常见的制式枪弹是由弹头、弹壳、( )和( )构成的。 1 0 .枪管的内表面叫枪膛,它可分为线膛、( )和( )三个区域。 三、判断题(每题1 分,共10 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照相机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大。 2.目前能进行红外线反射摄影的波段是 750nm~1350nm。 3.弓型纹由内部、外围和根基三个系统所构成。 4.人行走时,碾脚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痕迹是蹬痕。 5.穿鞋足迹不能对留痕鞋进行同一认定。 6.用石膏制模法提取足迹前,必须将足迹中的石块,树枝,树叶等杂物清除。 7.人行走时步角越大,其躯干越后仰,重心后移。 8.一般性伪装笔迹的基本类型有:(1)伪装书写水平;(2)改变字的正常形态;(3)破坏字的结构;(4)改变运笔方式。 9.错别字特征中的别字,包括:(1)同音别字;(2)形近别字;(3)义近别字。别字也是出现率较低的特征,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