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6红粘土VIP免费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6红粘土_第1页
1/6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6红粘土_第2页
2/6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6红粘土_第3页
3/6
第六节 红粘土 一、 红粘土的形成和分布 (一)红粘土的定义与形成条件 1.红粘土的定义: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棕红或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称为原生红粘土。其液限一般大于或等于 50%,上硬下软,具明显的收缩性,裂隙发育。 经再搬运、沉积后仍保留红粘土基本特征,液限大于 45%的粘土称为次生红粘土。 2.红粘土的形成,一般应具备气候和岩性两个条件。 (1)气候条件:气候变化大,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而气候潮湿,有利于岩石的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风化的结果便形成红粘土。 (2)岩性条件:主要为碳酸盐类岩石。当岩层褶皱发育,岩石破碎,易于风化时,更易形成红粘土。 (二)红粘土的分布规律 红粘土主要为残积、坡积类型,因而其分布多在山区或丘陵地带。这种受形成条件所控制的土,为一种区域性的特殊性土。在我国以贵州、云南、广西省(区)分布最为广泛和典型,其次在安徽、川东、粤北、鄂西和湘西也有分布。一般分布在山坡、山麓、盆地或洼地中。其厚度的变化与原始地形和下伏基岩面的起伏变化密切相关,分布在盆地或洼地时,其厚度变化大体是边缘较薄,向中间逐渐增厚;分布在基岩面或风化面上时,则取决于基岩起伏和风化层深度。当下伏基岩的溶沟、溶槽、石芽等较发育时,上覆红粘土的厚度变化极大,常有咫尺之隔,竟相差 10rn 之多;就地区论,贵州的红粘土厚度约 3~6m,超过 l0m 者较少,云南地区一般为 7~8m,个别地段可达 10~20m;湘西、鄂西、广西等地一般在 10m左右。 二、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一)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经验值 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经验值见表 2-6-1。 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的经验值 表 2-6-1 指标 粒组含量 土的天然含水量w(%) 最优含水量 wop(%) 土的重度 γ(kN/m3) 最大干重度γdmax(kN/m3) 比重 G 粒径(mm) 0.005~0.002 粒径(mm) <0.002 一般值 10~20 40~70 30~60 27~40 16.5~18.5 13.8~14.9 2.76~2.90 指标 饱和度Sr(%) 孔隙比 e 液限 wL (%) 塑限 wP (%) 塑 性 指 数IP 液 性 指 数IL 含水比 αw 一般值 >95 1.1~1.7 60~110 30~60 25~50 -0.1~0.4 0.5~0.75 指标 压 缩 模 量ES(MPa) 变 形 模 量E0(MPa) 自 由 膨 胀率 eF.S(%) 膨胀率 ePS (%) 膨 胀 压 力PP(kPa) 体缩率eS(%) 线缩率eSL(%) 一般值 6~16 10~30 25~69 0.1~2.1 14~31 7~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第二章6红粘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