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 学案 课文说明: 此文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 6 月),是苏轼由黄州贬所调往汝州途经江西时所作,当时,苏轼已经 4...
《石钟山记》学案学习要点1. 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 2.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文言知识;3.了解和体会本文将议论、记叙...
《石钟山记》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三、整体感知⒈ 范读课文⒉ 学生自由朗读,纠正读音⒊ 借助注释翻译课文⒋ 质疑解难⒌ 特殊文言现象...
1. 文章一开始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出焉’”。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来,而要引用《水经》中的话?是不是多余?提示:这一问题...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 (二)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难点、...
1 《石钟山记》学案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 ) 2、置、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3、始...
《石钟山记》练习测试 第 1 页 共 7 页 《石钟山记》练习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注音写汉...
苏轼《石钟山记》阅读答案及译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面对 振动 水石相...
《石钟山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该文所处地位和作用《石钟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文,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在承...
《石钟山记》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石钟山记》是一篇名文,历来选者、注者、论者甚众,因此各种教材版本都似乎对它割舍不下。它以一个“疑...
鲁教版必修一《石钟山记》三合一教与学资料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石钟山记》知识归纳一、文学文化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散文:“三苏”:苏洵(父)、苏轼...
《石钟山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石钟山记》是一篇名文,历来选者、注者、论者甚众,因此各种教材版本都似乎对它割舍不下。它以一个“疑”...
20《石钟山记》教案[课文说明]此文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6月),是苏轼由黄州贬所调往汝州途经江西时所作,当时,苏轼已经47岁,仕途之...
《石钟山记》导读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编排了四篇宋代散文。教学重点有两个:1阅读重点——鉴赏宋代散文,...
《石钟山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该文所处地位和作用《石钟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文,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在承...
《石钟山记》教案[课文说明]此文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6月),是苏轼由黄州贬所调往汝州途经江西时所作,当时,苏轼已经47岁,仕途之路...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石钟山记》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习目标】1、积累“因”、“焉”、“固”、“绝”等一词多义...
[课文说明]此文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6月),是苏轼由黄州贬所调往汝州途经江西时所作,当时,苏轼已经47岁,仕途之路几经波折。文中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