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护理—辨体施护项城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张玉荣2018年04月03日中医体质•概念:体质,又称禀赋,气禀、型质、气质等,即人体的质量。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根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於质、气郁质、特禀种九种类型。一、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体质的形成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关系到先天因素后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并与年龄、性别、地理等因素有关。在个体体质的发育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结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有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先天禀赋和遗传是决定与影响体质项城和发展的内在重要因素。一、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体质过程论:是指人的体质是一种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如:人从儿童时期到青春期,再到更年期、老年期,表现为若干阶段的演变过程。•形神构成论:又称心身构成论,指人的体质是特定的躯体素质和一定的心理素质的综合体,也就是形神统一,即“形”与“神”“躯体”与“心理”是相互关联的。一、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制约论:指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对体质的影响有制约作用,就是要把人看作社会的人,生态环境中的人,•禀赋遗传论:指遗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先天因素。1、平和质•平和质以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患者素体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唇色红润、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体形匀称健壮。性格随和开朗。平素少患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能力较强。•施护措施是根据人体生长发育规律,适当调养,不必刻意去进补,以防出现体质的偏颇。保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调摄情志,劳逸结合,坚持锻炼,颐养天年。2、气虚质•以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患者素体语音低弱、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义出汗;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化,头晕、健忘,大便正常等。舌淡红、舌体肥大,舌边有齿痕,脉虚弱。体形肌肉不健壮。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易惊,不喜欢冒险。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平素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施护措施包括: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运动、少思虑、多食补,宜健脾长肉及选用补气药膳,少食耗气之食物,如槟郎、空心菜、萝卜等。适量药补、学会调摄养生等。3、阳虚质阳虚质以阳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患者表现为平素畏冷,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面色柔白,毛发易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舌质润,脉沉迟。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健壮。性格多陈旧内向。发病易寒化,易感湿邪。易换痰饮、肿胀、泄泻、阳瘘。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施护措施:包括养护阳气,多活动,应在阳光充足、干燥、避风的地方锻炼;少悲哀防惊恐、多食甘温壮阳之食品;忌食性寒生冷之物;如螃蟹、兔肉、苦瓜、冬瓜、梨等;药物调补:宜祛寒补阳。4、阴虚质•因津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鼻微干、口渴喜冷饮,面色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视物花、,唇红微干,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大便干燥舌红津少、脉细数或弦脉。体质偏瘦。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平素易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或病后表现为阴亏症状,平素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施护措施:包括适当休息、秋冬养阴,食宜滋补肝肾、节欲保精、遵循“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大法。5、血瘀质•因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患者素体表现为面色晦黯,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舌质有瘀点,或片状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女性多有痛经、闭经等,不耐受风邪、寒邪。•施护措施:避风寒、注意保暖;知足常乐、多运动,少用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