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胜任力的党政干部公开选拔模式讨论 摘要:在《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提到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是指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面对社会实行公开报名,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干。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对象是公务员群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企工作人员、最重要的是选拔出能够胜任该职位的候选者,重要考察的就是干部的胜任力。胜任力的考察模型是从候选者的动机、特质、知识、技能等全方位进行考察,以“人—岗位—组织”的方式匹配起来。本文借鉴企业胜任力模型,以某县教育局分管教育的副局长岗位为例,构建政府公开选拔党政干部的选拔时需要考核的能力指标,并对如何尽可能全方位评估个人能力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党政干部 公开选拔 胜任力 一、讨论背景我国的党政干部的选拔方式有委任制和公开选拔两种方式。委任制受制于有任免权的两道的个人偏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相比之下,公开选拔就更加公正、公平,而且近年来,公开选拔的方式越来越常态化、制度化。202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指公开资格条件,在超出本地区本单位范围以外,通过符合条件人员报名、资格审查,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选拔领导干部的制度1。公开选拔是以民主为基本取向、以公开和竞争为基本特征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面对社会实行公开报名,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推动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面对的对象是全社会,向社会实行公开报名的方式,在结合考试与考察的结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选拔高素养的人才,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公开选拔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打破了区域行业单位限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面对全社会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选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使用人才。第二,是把考试测评作为必须环节,对人选的能力素养进行全方位测评,把考试测评成绩作为确定差额考察人选的重要依据。第三,是实行阳光操作,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2。虽然公开选拔党政干部的政策已经开展很多年了,选拔干部的考核指标也越来越多元化,从原来重视政治背景,到现在越来越重视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的品行,对待公共事务的责任心。虽然现在的选拔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考核内容更加丰富,考核方式多元化,尽可能地了解个人能力,但是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