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学习材料之四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作风效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振奋一种精神:教师职业精神。 (一)振奋教师职业精神 首要原因: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 是中国的历朝历代政府和社会公众也都对教师的师德风范予以苛求,似乎教师就该是圣贤,容不得有过有失,举个小例子,比如说当今的群众们、领导们就对教师在麻将室里打打小麻将,表现得忍无可忍。其实真正玩赌的人家恐怕用公款在宾馆里开房玩也说不准。不过说回来了,老师在公众场合玩赌这当然不对,是要严厉禁止的。但这里至少说明一点:教师这一行当是置于最严厉的社会监视和社会苛求之下!一个人是不可能独立于一定的社会士壤和民族传统心理背景之外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接受,没必要烦恼、埋怨,必须接受这种约束,这种约束,其实主要在于师德上的约束。 什么是职业精神呢?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一个人一旦从事特定的职业,就直接承担着一定的职业责任,并同他所从事的职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对一定职业的整体利益的认识,促进其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自觉责任。这种自觉责任可以逐步形成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 那么教师应该有怎样的职业作风呢?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进步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按照孔子在《论语》里说的,“学而时习之”则是首要的任务。而如今,我们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实则就是顺应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演变过程,教师作为新生代的引领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责,如果死抱着一层不改的老知识,怎么能成为不断给予一勺“水”的一桶水呢?恐怕时日不久便水枯桶干了。时常听到有老师在抱怨二期课改变得不好,诚然有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合理存在,但不可避免的,也掺杂着不愿再学习的私心。一张文凭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新课程内容中,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等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而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