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08年国审稻新品种VIP免费

2008年国审稻新品种_第1页
1/29
2008年国审稻新品种_第2页
2/29
2008年国审稻新品种_第3页
3/2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01 品种名称:Y两优1号 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58S×9311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133.2天,比对照Ⅱ优128长 0.1天。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剑叶挺直窄短,二次灌浆明显,每亩有效穗数 18.5万穗,株高 114.7厘米,穗长 23.6厘米,每穗总粒数 133.3粒,结实率 82.2%,千粒重 26.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 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 9级,抗性频率 56.7%;白叶枯病 5级;褐飞虱 7级,白背飞虱 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64.0%,长宽比 3.0,垩白粒率 27%,垩白度 3.9%,胶稠度 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3.0%。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133.5天,比对照Ⅱ优838长 0.3天。株型紧凑,叶片直挺稍内卷,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 16.7万穗,株高 120.7厘米,穗长 26.3厘米,每穗总粒数 163.9粒,结实率 81.0%,千粒重 26.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 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 9级,抗性频率 90%;白叶枯病平均 6级,最高 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66.9%,长宽比 3.2,垩白粒率 33%,垩白度 4.7%,胶稠度 5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6.0%。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499.3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 4.01%(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 508.4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 2.6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03.8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 3.32%,增产点比例 72.2%。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86.1千克,比对照Ⅱ优128增产 2.97%。 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52.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 3.93%(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 573.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 3.9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62.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 3.95%,增产点比例 76.2%。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55.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 4.28%。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早播,秧田每亩播种量 12~15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 1.5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适时移栽,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每亩栽插 1.5万~2.0万穴、7万~8万基本苗。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每亩栽插 1.1万~1.3万穴、基本苗 6万~7万苗。3.肥水管理:适宜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08年国审稻新品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