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清代学者陈澧粤语乃隋唐时中原之音VIP免费

清代学者陈澧粤语乃隋唐时中原之音_第1页
1/12
清代学者陈澧粤语乃隋唐时中原之音_第2页
2/12
清代学者陈澧粤语乃隋唐时中原之音_第3页
3/12
清代學者陳澧 粵語乃隋唐時中原之音 廣州音說① 廣州方音合於隋唐韻書切語,為他方所不及者,約有數端。餘廣州人也,請略言之。 切語古法:上一字定清濁而不論四聲,下一字定四聲而不論清濁。若不能分上去入之清濁,則遇切語上一字上去入聲者,不知其為清音為濁音矣。(如:東,德紅切,不知德字清音,必疑德紅切未善矣。魚,語居切,不知語字濁音,必疑語居切未善矣。自明以來,韻書多改古切語者,以此故也。)廣音四聲皆分清濁,故讀古書切語瞭然無疑也。餘考古韻書切語有年,而知廣州方音之善,故特舉而論之,非自私其鄉也。他方之人,宦游廣州者甚多,能為廣州語者亦不少,試取古韻書切語核之,則知餘言之不謬也。朱子②云:「四方聲音多訛,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此論自朱子發之,又非餘今日之創論也。至廣中人聲音之所以善者,蓋千餘年來,中原之人徙居廣中,今之廣音實隋唐時中原之音,故以隋唐韻書切語核之而密合如此也。請以質之海內審音者。 ①選自陳澧《東塾集》卷一。陳澧(1810-1882),字蘭甫,廣東番禺人。清代著名經學家、音韻學家。 ②[朱子]指朱熹。引文見《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八。 這次論壇,有不少論點首次向新聞界披露新論一粵語保存著我國最古老的「普通話」 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粵語形成於古廣信」這個觀點就由中山大學羅康寧和葉國泉兩位教授在《粵語源流考》中首先提出。在這次論壇上,羅康寧教授又提出:粵語保存著我國最古老的「普通話」,也就是說,粵語曾是古代中國各民族的「普通話」。 我們今天的民族共同語是普通話,那麼,古代有沒有民族共同語呢?專門研究語言的羅教授認為,有的!只不過當時不稱為普通話而已,從先秦到兩漢時期稱為「雅言」,宋朝以後則稱為「官話」。官話到今天依然存在,但它已經不是民族共同語言而變成一種方言。那麼,作為 2000 年前民族共同語的「雅言」,究竟跑哪去了呢? 經過多年研究,羅教授認為,保存「雅言」因素最多的是粵語。較多反映雅言音系的我國最早的一部音韻學著作是《切韻》,以今天的粵語與之對照,便可證實粵語較多地保存著雅言的音系。 雅言的基礎是原始華夏語,由華夏部落聯盟史官倉頡創製了中國最早的文字,隨著黃帝統一黃河流域,雅言成為當時的民族共同語。秦朝征服「百越之地」之後,從各地徵發到嶺南的「墾卒」多半來自五湖四海,他們互相交際必須使用雅言。此後,廣信成為嶺南首府和政治中心,官方交際也必須講雅言,如此,雅言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清代学者陈澧粤语乃隋唐时中原之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