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及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和发展方案研究摘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字: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发展方案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尤其是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的普遍使用,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已在社会的许多领域引发各种颠覆性的深层变革。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在当前整个社会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已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具有前瞻性和持续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总之,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存在的问题目前,城郊及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目前,城郊及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了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而不去借用;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多都是单一模式(只是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使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更深理解,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为教学服务、为教师自身学习与科研服务。4、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前几年的“扫盲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