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强心苷和抗心律失常药概 述1 强心药 (cardiotonic agents): 又名正性肌力药(cardiac inotropes),是指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力 , 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它包括强心苷类, 儿茶酚胺类,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PDE-Ⅲ抑制药 ), 钙增敏药及其他类. 概 述2, 抗心律失常药 : 是一类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 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离子转运,从而纠正心肌电生理紊乱, 最终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第一节强心苷类1. 强心苷 (cardiac glycosides)是一类临床应用最悠久, 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 临床常用的强心苷类主要源于洋地黄(digitalis),故也统称为洋地黄类药. 第一节强心苷类2. 优点 : 作用确实 , 无耐受性 , 适用于长期治疗. 3. 缺点 : 药物的治疗指数小, 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 安全性较差 . 许多生理异常情况还易促使其发生毒性作用, 而且一旦发生中毒, 可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强心苷的种类临床上应用的强心苷有以下几种: 1, 洋地黄毒苷 (digitoxin) 2, 地高辛 (digoxin) 3, 毛花苷丙 (lanatoside C,cedilanid,兰) 强心苷的种类4, 去乙酰毛花苷丙(deslanoside, desacetyllanatosideC cedilanid-D) 5, 毒毛花苷 K (strophanthin K) 6, 毒毛花苷 G(strophanthin G,哇巴因 ouabain) 强心苷类地高辛 : 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灵活的给药途径, 其血药浓度测定也在临床普及, 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强心苷. 去乙酰毛花苷丙: 作用快而短 , 只能经静脉注射给药, 是麻醉期间最常用的强心苷. 体过程1. 强心苷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相似, 作用性质相同 , 仅由于侧链不同, 导致其药代动力学上的差异. 2. 洋地黄毒苷脂溶性高, 吸收好 , 大多在肝脏代谢后经肾脏排出, 也有相当部分经胆道排出而形成肝肠循环 ,t 长达 5-7d, 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属长效强心苷 . 体过程3, 地高辛属中效强心苷, 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 不同厂家 , 不同批号的相同制剂也可有较大差异 , 临床应用时需注意调整剂量. 地高辛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t 33-36h,肾功能不良者应适当减量. 体过程4, 毛花苷丙 , 去乙酰毛花苷丙及毒毛花苷K 口服吸收甚少 , 多需静脉用药 , 绝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 , 显效快 , 作用时间短 , 属短效强心苷 . 表 10-1 常用强心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洋地黄毒苷 95 93-97 0.6 肝胆 70% 7-9d 肾 30% 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