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难题解析 数字推理这一题型,是公务员考试必考的一个部分。但是考生在这一方面的得分率不是很高,甚至有些考生直接放弃这一部分试题从而影响到了最后的考分。针对这一情况,孙红林老师在这里就数字推理的解法给广大考生做一个必要的分析,以提高广大考生在这一题型上的得分率。 综合来看,数字推理目前主要考察三种题型,包括数列型、圆圈型和九宫格型。在这三种题型中,以数列型为主,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它都是必考的的类型。所以,孙红林老师重点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一类型,一是命题人的命题思路 ;二是针对命题人的命题思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一、命题人的命题原理 第一,单数字转化原理。这一原理是从数列的单个数字角度进行分析,将每一个数字进行转化。如 1,4,9,16,25,(36)。分析这一数列,我们知道 1= 1 的平方;4= 2 的平方;9= 3 的平方;16= 4 的平方;25= 5 的平方;36= 6 的平方。 一般命题人在进行单数字转化时,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转化成幂数列;(二)是对数字进行因式拆解;(三)前面两者的组合。 (一)幂数列转化。上面所举的例子就是从幂数列的角度进行转化的,但是,真题是不会这么出题的,命题人虽然是按照这个原理进行命题,但是,命题人会加大难度。如果要加大难度,命题人一般会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借用数列之外的数字,最常用到的是“0”和“1”、基本数列、质数列和合数列等。二是借用数列本身的数字。 例题1:0,5,8,17,24,( 37)。 解析:0=1 的平方减 1;5=2 的平方加1;8=3 的平方减 1;17=4的平方加1;24=5 的平方减 1;37=6 的平方加1。 例题2:1,7,34,30,(155 ) 解析:1 的立方加0;2 的立方减去 1;3 的立方加7;4 的立方减去 34;5 的立方加30。 (二)因式拆解。这一类型的主要意思是将数列中的单个数字拆解成某两个数的乘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拆解的时候需要注意确定“主体和客体”。主体一旦确定,客体就要跟着进行相应的变动。 例题3:2,12,36,80,(150 ) 解析一:2=1x2,12=2x6, 36=3x12,80=4x20,150=5x30。 解析二:2=2x1, 12=3x4, 36=4x9, 80=5x16,150=6x25 在解析一中,主体就是1,2,3,4,5;客体是2,6,12,20,20,30。在解析二中,主体是2,3,4,5,6;客体是1,4,9,16,25。从这两个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体一旦确定,客体就要相应的跟着变动。当然,如果命题人想加大难度,也可以借用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