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编号 16311010 2. 课程体系 /类别:通识必修课3. 学时/学分: 40/3 学分4. 先修课程:《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政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5.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二、课程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教育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对学生开展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课程主要任务是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科学人生观、 价值观、 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 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课程目标1. 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提升学生自觉构建和谐人生环境的能力。课程目标2.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开放、包容、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课程目标 3.深刻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内涵、 作用,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质,培养学生职业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能力。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推荐学时教学方式对应的课程目标1 1.绪论(1) 本课程研究对象和内容(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3)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4) 适应大学生活(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2)理解良好学风培养的重要意义;(3)引导学生进行大学规划;(4)培养学生社会责任能力。2 讲授课程目标 1 2 2.理想信念教育(1)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点(2)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和作用(3) 在现实努力中实现理想(4) 在奉献中实现个人理想(1) 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特点与作用;(2) 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是理想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3) 引导学生在奉献社会过程中成就梦想。6 讲授讨论课程目标 2 3 3.爱国主义教育(1) 爱国主义的内涵(2) 国家安全知识教育(3) 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1)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与要求;(2) 通过案例教学,掌握国家安全知识;(3)引导学生以才干报效国家。4 讲授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4 4.人生价值观教育(1) 科学 “三观 ”的含义、要求与意义(2) 引导学生确立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