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初一语文导学案科目: 语文 主备人: 郭长东 审核人: 时间:2024.4.18 课题: 《在沙漠中心》 课时: 两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行。 2.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自学部分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勾画并疏解字词。(完成自学检测 1-3 题,5 分钟) 2、大声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完成自学检测 4、5 两题。(30 分钟)自学检测:(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 ) 虫豸( ) 硌( ) 犁铧( )( ) 脐带( ) 真谛( ) 噎( ) 筛糠( )( )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 (2)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方碌碌无为的人。( )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4)比方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3.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国家)作家 (人名),其代表作有 、 、 等。(二)、整体感知课文:4、听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意。5、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自学反思:课堂延伸(一)问题再现(5 分钟)(二)知识拓展(25 分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合作完成下列各题。1、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2、面对这些困难作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由此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情绪(心理)? 4、小组沟通,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下载后可自行适当修改编辑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能力提升(5 分钟)1、课文揭示了探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