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 改变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 ST..T 改变在异常心电图中最多见。一般综合性医院所查出的各种异常心电图中, ST-T 改变约占50% 。ST 段和T 波代表的是心室复极过程,任何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都能引起心电图ST-T 发生异常改变。 1.ST-T 改变的分类 1. 1 根据病因分类 1. 2 根据发生机制分类 1. 2. 1 原发性ST-T 改变 指由于心肌状况异常, 使心室复极异常而引起心电图ST-T 发生的改变。临床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药物作用及电解质紊乱等。 1. 2. 2 继发性ST-T 改变 指因心室除极异常, 继而造成心室复极异常所引起的心电图ST-T 改变。临床常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室预激、室性激动、起搏心律等。 1. 3 根据心电图形态特征分类 2.心电图ST-T 的正常范围 2. 1 ST 段 正常的ST 段多数位于基线上, 但亦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偏移。ST 段向上偏移称为ST 段抬高, ST 段向下偏移称为ST 段下移。ST 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V4 ~ V6, 不应超过0. 1mV。在V1、V2 导联ST 段抬高不超过0. 3mV, V3 导联不超过0. 5mV。ST 段下移, 在aVR 导联不超过0. 1mV, 在其他导联都应不超过0. 05mV。ST 段的正常时限为0. 05~ 0. 15 秒。ST 段改变包括ST 段的下移、抬高、延长及缩短。 2. 2 T 波 2. 2. 1 T 波的形态 正常T 波的双支常常不对称, 前支较缓慢, 后支较陡峭, 顶端较圆钝。 2. 2. 2 T 波的方向 正常的T 波, 在Ⅰ 、Ⅱ、V4 ~ V6 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在Ⅲ、aVL、aVF、V1、V2 导联, 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 V3 导联多为直立。若 V1、V2 导联T 波倒置, V3 导联可以出现浅倒置、低平或双向。但V1、V2 导联T 波若直立, V3 导联则不可以倒置, 否则异常(图3- 1)。 2. 2. 3 T 波的振幅 正常的T 波, 在Ⅰ、Ⅱ、V4 ~ V6 导联T 波不仅应直立, 其振幅也应不低于R 波的1 /10, 否则称为T 波低平。如 V1、V2 导联T 波直立, 其幅度不应高于V5、V6 导联。 3. ST-T 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上ST 段、T 波的表现超出以上范围时称为ST-T 改变或 ST-T 异常。引起 ST-T 改变的病因繁多, 据 Levine 不完全的统计约 67 种。从心电图形态特征看, 多数ST-T 改变不具备特异性, 不能依此判断某种疾病, 这部分ST-T 改变称为非特异性 ST-T 改变; 但有部分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