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12【【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张若虚张若虚(约(约660660-约-约720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扬州人,唐代诗人((初、盛之交初、盛之交))。曾以“文词俊。曾以“文词俊秀”秀”而名显长安,与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辞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吴声歌曲》旧题。过去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虑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誉为誉为“盛唐第一诗”“盛唐第一诗”3检查预习芳甸滟滟皆似霰纤尘皎皎扁舟子徘徊潜跃捣衣砧汀上江畔青枫浦diànxiānpáihuáitīngyànjiǎoqiánpànxiànpiānzhēnpǔ4王国维说:“以我观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特色就是借景抒情,情景交个特色就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对于诗歌的欣赏我们要学对于诗歌的欣赏我们要学会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5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缘景明情: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6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选取了那些自然之景?2.哪一个意象贯穿全诗?3.有没有变化?春、江、花、月、夜月月生月悬月斜月落7理清层次理清层次第一部分(1-8句)因月而起的情思。第一部分(9-16句)第一部分(17-32句)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思。8自由朗读1-8句,思考:这段诗歌写景的顺序是什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这几句诗?由远及近,由大到小9江潮浩瀚无垠,仿佛与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月光闪耀,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折折地绕过春之原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一层洁白的雪,月光伴着花朵的清香沁人心脾。月光涤荡了世间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辉色。“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景美景美如梦如幻如梦如幻喜悦高亢辽远辽远澄澈澄澈空灵空灵安谧安谧10自由朗读9-16句,思考:1、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由天上的明月想到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解释这几句诗。宇宙无穷、人生短暂、人类历史永恒最早在这江畔与月亮相遇的人是谁?江月是哪一年开始普照大地的?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是江月年年相似,一个样子。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只看见长江东流水。112.下列诗句感情有何不同?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3.这几句诗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曹植——天地没有终极、没有尽头,人的生命就像早晨的霜。阮籍——人的生命就像尘土和露珠,只有天地空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