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课 次:2 课 题: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及其提取与分离 一、教学内容: 1.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概况简介。 2.各类化学成分简要介绍。 3.中药化学成分溶解性(极性)比较。 二、课堂目标: 1.说出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名称,并简述有效与无效的含义。 2.叙述中药有效成分的定义。 3.详述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油脂和蜡的基本结构、性质及药用价值。 三、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太多,计划分四次课完成。许多中药化学成分及中药化学术语对学生来说特别陌生。因此,教学中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中药化学新概念。 教学过程: 四、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随机应变,组织好课堂纪律。 五、复习及引入: 天然药物成分复杂,目前还没有发现其有确切疗效的化学成分通常被称作无效成分;另外一些已经证实有显著生理活性的中药化学成分,通常称其有效成分。但是,由于各化学成分之间的共生共存、相互影响,为了更好的提纯有效成分,就必须对中药的各种化学成分泊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把握。因此,本章主要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简述,并简介了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分离方法及其基本理论。本次课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概况及其中的糖类、蛋白质、油脂类化合物的结构、性状、药用价值等。 六、展示目标: (一)课堂目标: 1.说出中药中的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 2.简述“有效成分”的定义。 并说明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关系。 3.说出糖、单糖、双糖、多糖的分类,并对比分析记忆各类糖的结构、性质。 4.简述氨基酸、蛋白质、酶的基本结构、性质,药用价值;说出酶解反应的意义和作用。 5.通过对油脂和蜡的结构分析,指明其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存在意义和作用。 (二)进行新课: [板书]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及其提取与分离 第一节 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 来源于植物的中药通常含有下列成分: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油脂、色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生物碱、苷类、萜类及挥发油。 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生理活性或者医疗价值的有一定的分子式、结构式、单一物理常数的单体成分。 [讲述] 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概念: 有效部位:由多个有效成分构成的尚未分离的混合物,通常被称为有效部位,要注意其与 “ 有 效 成 分 ” 的 区 分 。 有 效 成 分 : 从 有 效 部 位 中 分 离 、 纯 化 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