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一章 《机械运动》(2 课时) 主备人: 备课组长: 一、中考要求、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 .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用秒表和停表测时间;知道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3 .知道什么是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 4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及单位;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能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能正确进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6 .会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知识结构 1 、测量 2 、简单的运动 三、重难点知识及复习建议 1 、在复习机械运动时,要通过实例分析体会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 从而加深对参照物意义的理解。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误差 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 基本工具——刻度尺 使用 读数 记录 观察 放置 视线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时间的单位 基本工具——表 什么是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测量 简单的运动 参照物 定义——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 分类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 定义: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 定义 公式 物理意义 单位 平均速度 定义 物理意义 公式 - 2 - 2、本章的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比较紧密,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从理论到现实的能力,如估测物体的长度、长度的特殊测量法等。 3、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解题方法建议 1、在解答考查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题目时,要按照逆向发散的原则,先结果后原因,抓住位置的“变”与“不变”便可轻松正确地判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也可以确定所选的参照物。 2、对于简单的速度计算,可直接利用公式得出计算结果,注意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对应。 3、关于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转换成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即可。关于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关键是读数。 五、例题分析 例1 如图1 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 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 精 析 进 行 长度测量时,被 测量的物体必 须 紧贴 刻度尺。 由 图1 可知,对木条B 的测量是正确的。长度为 : 3.45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