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VIP免费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_第1页
1/50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_第2页
2/50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_第3页
3/50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 刮痧技术2. 拔罐技术3. 麦粒灸技术4. 隔物灸技术5. 悬灸技术6. 蜡疗技术7. 穴位敷贴技术8. 中药泡洗技术9. 中药冷敷技术10. 中药湿热敷技术11. 中药涂药技术12. 中药熏蒸技术13. 中药热熨敷技术14.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 穴位注射技术16. 耳穴贴压技术17. 经穴推拿技术18. 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二、评估1. 病室环境,室温适宜。2. 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3. 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 刮痧部位皮肤情况。三、告知1. 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2.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 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3. 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 数日可消除。4. 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 30 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5. 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 ,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五、基本操作方法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2. 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4. 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5. 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为45° ,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6. 刮痧顺序一般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 先上肢后下肢,先内侧后外侧逐步按顺序刮痧。7. 刮痧时用力要均匀, 由轻到重,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条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