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备份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法律规范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二条备份管理工作应安排专人负责。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作。日常备份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或计划任务自动完成。第三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公司内所有关键系统的备份管理工作。第二节备份策略第四条备份频率:一. 数据被大规模更新前后,须对数据进行备份;二. 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发生重大改变前后,须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备份。三. 具体备份策略请参见附件一。第五条备份数据保留时间:服务器共有文件数据保存 6 个月,财务数据十年,追溯数据参考公司规定。第六条备份存储和备份介质管理:一. 备份介质,存放必须确保存放场所的安全,保证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二. 在备份介质上,须有唯一标识,标明备份的内容和日期;三. 建立一份备份介质目录清单,用以记录备份介质的位置、内容和数据保留期限等。第七条备份恢复测试:备份介质中的数据须至少每季度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备份的有效性和备份恢复的可行性。第八条备份截至销毁:一. 备份介质销毁必须经过相关管理人员授权后才可执行,并由专人对该销毁行为进行记录;二. 若备份介质中存放机密数据,在销毁之前,须对备份介质进行处理,使备份介质中的数据处于不可读取状态;三. 备份介质销毁后,须在《备份介质登记表》(附件五)中注明已销第 1 页,共 15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毁。第三节备份操作管理第九条备份申请及备份策略的制定需要经过申请部门填写《数据备份申请表》(附件二),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交由申请部门负责人及生产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第十条IT 人员如需下属各站点配合备份工作,需要填写《数据备份通知表》(附件三),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在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由 IT 人员执行数据备份操作。第十一条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对不同备份对象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备份对象根据类别制定备份策略。第十二条备份策略制定后应制订相应的备份操作手册(包含备份失败的处理办法)指导备份工作。同时备份操作日志也应进行备份。第十三条备份操作人员须检查每次备份是否成功,并填写《备份工作汇总记录》(附件四),对备份结果以及失败的备份操作处理需进行记录、汇报及跟进。第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