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了海外业务的扩张,并在其海外机构聘用了大量的当地员工来发展业务。如何对当地员工和外派员工进行合理的使用和管理,已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境外中资企业劳动用工现状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 2010 年底,我国企业设立的境外企业已超过 1.6 万家,遍布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1 年 3 月底,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已达 76.9 万人。 (一)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外籍员工数量增长迅速 我国境外中资企业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中方员工,包括中资企业从国内总部派出的员工和中资企业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招募的我国劳务派遣人员;一类是外籍员工,包括中资企业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招募的第三国劳务人员和中资企业在项目所在国招收的当地员工。近几年,我国境外中资企业使用外籍员工的数量和比例有持续增大的趋势,部分企业和工程项目下雇用的外籍人员数量已大大超过本国员工数量。截至 2011 年 3 月底,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 76.9 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达 59.4 万人,占到全部在外劳务人员的绝大多数。 (二)薪酬福利体系差异化,薪资确定与 国际 接 轨 我国境外中资企业多元 化的用工方式决 定了其差异化的薪酬福利体系。境外中资企业差异化薪酬福利体系是建 立在市 场 化准 则 基 础 上 的,一般 遵 循“高级雇员薪资标准与国际接轨,普通雇员按照当地劳动力市场价格计酬”的原则。以某境外中资公司为例,该公司的差异化薪酬结构如下:一是公司外派员工的薪酬。公司外派员工的工资结构主要 由基本工资、国外补贴(包括岗位补贴、地区补贴、野外工作补贴和家庭补贴)、绩效奖金和企业年金构成。2010 年外派员工人均年收入 17.6 万元,是国 内员工人均收入(6 万元)的 2.9 倍 ;二是国内直接聘用的外派人员和劳务派遣人员。对国内直接聘用的外派人员和劳务派遣人员实行市场化薪酬,2010 年人均年收入 13.6 万元。三是当地员工。当地员工的薪酬确定分为三种情况:对关键岗位当地员工采取竞争性薪酬策略,按当地劳动力市场中高价位确定薪酬水平;对急缺人才实行协议薪酬 ;对一般岗位当地按劳动力市场中价位确定薪酬水平。万元。四是国际员工。对国际员工建立和实施符合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制度,合理确定薪酬福利结构和水平,吸引和稳定高素质国际员工。2010 年国际员工人均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