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二)第十一周年级四年级课题论语.公冶长诵读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公冶长》,体会和理解《论语.公冶长》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2、通过熟读、朗诵《论语.公冶长》,体会《论语.公冶长》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诵读准备课件论语.公冶长资料学生活动朗读、讨论、交流、诵读程序设计所需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论语.公冶长》里有许多教我们学习的道理。今天,让我们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要求学生背诵《论语.公冶长》的第 15 段a)提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2、背诵《论语.公冶长》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论语.公冶长》后的收获。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论语.公冶长》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5 分钟15 分钟10 分钟5 分课后学生掌握的情况比较上课执b)学生谈收获。学生 1:。《论语.公冶长》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我们学会与同学的交流,不懂的知识点要积极主动的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才可以长知识。学生 2:《论语.公冶长》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这句话告诉我们: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学生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虽然并不一定要做到思考三次那么多,但是一定要考虑足够的,这样才不会后悔。五、拓展阅读,全班交流、评析。1)集体朗读《论语.公冶长》3、教师小结。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出礼让之星。(四)总结在生活中我们人人都懂得爱护动物,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人与动物和平相处,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朋友。(五)学习古诗《蒲江歌二首》(其二)1、自读古诗2、提出不懂的地方,加以讲解。3、背诵(同桌全班比赛)(六)总结巩固回顾所学,加强记忆。10 分钟课后反思学生掌握的效果比较好上课时间执教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3、讲好的学习方法的故事(四)升华主题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评价(五)诵读《论语.雍也》1、自读文早2、提出不懂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