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研 究 报 告 我们2010 年 11 月申报的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导学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于 2011 年 1 月被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后,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两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初步实现了研究的目标,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 、概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牢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基础,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普及和不断推进深入,学校管理以及各方面在原有基础上也面临着变革与创新,在现有学校管理以及教学应用基础上,发现并找到适合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成果以及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本课题的立足点。 随着“五严”规定的贯彻落实,减负增效已经成为所有教师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导学案的出现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关注,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势在必行。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 而是激发前进的“泵”; 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严禁节假日补课的今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势在必行。形势使然,我们再不尝试,必定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落伍。 导学案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载体。课堂不再是实施满堂灌的一言堂,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展示,老师只起到点拨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更注重为学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