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兽药安全使用技术 第一节 抗 生 素 抗生素曾名抗菌素,是某些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选择性地杀灭他种生物或抑制其机能的化学物质,已成为当前和将来不可缺少的最常用的药物。抗生素主要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如青霉素、红霉素等。少数抗生素如甲砜霉素等可用化学合成方法生产。此外,还可将生物合成的抗生素经分子结构改造,即将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前体或母核再经化学修饰后制成各种半合成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等。 [分类] 1、根据作用特点分类: (1)主要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2)主要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和多粘菌素等。 (3)广谱抗生素,有四环素类和酰胺醇类等。 (4)抗真菌的抗生素,有制霉菌素、灰黄霉素、两性霉素等。 (5)抗寄生虫的抗生素,有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等。 2、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1)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3)四环素类,包括土霉素、四霉素、多西环素等。 (4)酰胺醇类,包括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5)大环内脂类,包括红霉素、吉他霉素、泰乐菌素等。 (6)林可胺类,包括林可霉素等。 (7)多肽类,包括杆菌肽、粘菌素等。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属化学结构中含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由发酵液提取或半合成法制得。此类抗生素自 20世纪 40年代初青霉素 G 的首次应用,直到半合成青霉素的研制成功,一直在临床治疗中居重要地位。按其特性,可分3组:(1)主要抗革兰阳性菌的窄谱青霉素,有青霉素G(注射用)等;(2)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有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3)广谱青霉素,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青霉素钠(青霉素 G钠): 由青霉菌等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是青霉素 G(一种不稳定的有机酸)与金属钠离子结合而成的盐。 [性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有引湿性;遇酸、碱或氧化剂等迅速失效,水溶液在室温中放置易失效。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溶解,在脂肪油或液状石蜡中不溶。 [药理]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及螺旋体、放线菌等,于细菌繁殖期起杀菌作用。分支杆菌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立克次体属、怒卡菌属和其他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