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5.观察、描述矿物(二)一、教材简析:教材《岩石和矿物》单元分2个学习专题——岩石专题和矿物专题, 《观察、描述矿物(二) 》一课属于矿物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岩石专题以后,知道了“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知识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矿物专题的第二课。在本节课中要学习的几种观察方法,也是学生开展矿物探究活动的必要技能。二、教学背景:本课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部分活动内容。第一部分是观察、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容易混的概念。它是指光线能否穿透矿物看到另一个物体这种矿物是透明的。为了学生便于理解先让学生观察纸的透明度后再过度到观察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光泽是当光线射到矿物表面时,它会发生反射和拆除现象。第二部分是观察矿物的形状。观察矿物的形状是对矿物鉴别重要方法,大多的矿物是有晶体组成。晶体是在适当的条件下,矿物内部原子、分子的规律地排列形成一定的构造框架,往往表现为一定的几何形体。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形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二)过程与方法:对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矿物的观察和研究兴趣。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教 学重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重 难点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教学准备教具学具投影图片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纸,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黑色卡纸,一组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的矿物, 一组具金属光泽、 半金属光泽、 非金属光泽的矿物。教学流程复习→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总结拓展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 性 设 计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生:矿物颜色和条痕、硬度)师:上节课我们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以及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来研究矿物透明度和光泽及描述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二、探究过程1.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