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桑代克和皮亚杰VIP免费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桑代克和皮亚杰_第1页
1/9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桑代克和皮亚杰_第2页
2/9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桑代克和皮亚杰_第3页
3/9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桑代克与皮亚杰桑代克1、人物介绍爱德华· 李· 桑代克 (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 — 1949.08.09)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2、学习理论试误说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学习心理。他创造了迷路圈、迷箱和迷笼等实验工具,试验鱼、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 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 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 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3、学习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一切反应是由个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情境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学习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一种活动。学习者必须要有某种需要,体现为兴趣和欲望。此外良好的心理准备还应包括对该情境起反应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准备。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反应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与这个情境发生的联结越牢固。反之,长期不用这个反应,这种联结就趋于减弱。后来,桑代克修改了这条定律,指出单纯的重复练习,不如对这个反应的结果给以奖赏取得的效果更大些。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 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 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桑代克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4、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传统教育中的形式训练或“心智训练”说认为,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智官能,具有较好的某种官能在所有的情境中都能表现良好的功能。 因此强调用严密组织、 艰深难懂的古典学科训练学生的心智官能, 以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整体发展,却忽视了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桑代克反对这种普遍的形式迁移,主张共同的要素迁移。 他指出,学习迁移的发生决不是因为任何古典学科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桑代克和皮亚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