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试点评价结果分析报告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简称义务教育绩效评价,是政府和财政部门根据“花钱买效果”的预算观,按绩效指标和程序,对义务教育支出的业绩和效果进行评议和估价的制度。通过评价,有利于摸清地区义务教育“家底”,总结办学经验,为政府提供均衡进展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参考。在财政部、教育部的支持下,我中心于 2024-2024 年开展了对全国四个地区、江苏省和上海浦东新区等三次绩效评价试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义务教育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绩效评价的范围也从义务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按内容,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义务教育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三次评价的主要结果,第三部分讨论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教育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指标框架(一)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资金是办好义务教育的基本条件。中国是穷国,却办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这就注定了资金将是制约义务教育的基本因素。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教育是地方政府的职能,80 年代以来,围绕着教育的办学体制和经费,国家进行了由民办转公办、由乡级办学到以县为主的转变;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上,由农民分担到主要由乡级政府负担,再到县级办学,中央、省、县三级分担经费、增长部分主要由中央、省承担的转变。随着 2024 年农村义务教育由缴费制变为免费制,我们用 30 年时间完成了西方需要 120-150 年,韩国也花了 50 年才完成的义务教育免费制改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目的决定方法。由于教育绩效评价在中国刚起步,指标建设处于探究阶段,---------------------------------------------------------精品 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此,我们将评价目的规定为:1.摸清中国义务教育支出与业绩现状随着政府对义务教育拨款逐年加大,产生了两个问题:1.政府对义务教育拨款的持续增长,究竟是基于道义责任,还是为获得某种效果?若是后者,则需要回答:政府拨款的效果是什么?它们与政府拨款相比是否值得?2.东部和城市地区的财力相对充裕,教育经费较充足。他们的教育新增财力除用于硬件外,究竟能多大程度上改善学校的教育业绩?换言之,我国教育是否存在着教育资金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拨款增长应与财政支出增长挂钩,并超过财政支出增长的政策,对他们是否适用? 由于部门预算对学校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