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例如: 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 “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2.词义缩小。 例如: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血缘关系)、异性亲属(婚姻关系) ;今专指族外亲属。二者词义都缩小了。3.词义转移。 例如: ⑤蒋氏大戚, 汪然出涕。(《捕蛇者说》)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 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例⑥中“去” ,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它们属词义转移。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例如: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B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轻视,看不起。 )C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 ) 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D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奖:(古:勉励,鼓励。今:奖励,嘉奖。)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诗》) 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E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F 方七百里(《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