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形测量试题库、名词解释1.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地球表面的地物(房屋、道路、河流、桥梁等人工构筑物体)和地貌(山地、丘陵等地表自然起伏形态)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缩绘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用。2.测设:通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按照要求的精度,把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3.水准面:静止的液体表面叫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表面重力场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因此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设想一个静止的海水面扩展到陆地部分。这样,地球的表面就形成了一个较地球自然表面规则而光滑的曲面,这个曲面被称为水准面。4.水平面:过水准面的某一点并与水准面相切的点。5.大地水准面:静止的海水面。(平均海水面)6.铅垂线:一条细绳系一个垂球,细绳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垂线。7.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8.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9.高差:两点间的高程之差。10. 高差法:高差法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测待定测点与已知点之间的高差,计算得出待定测点的高程。它是利用高差来计算高程的方法。11. 视线高法(仪高法):具体方法是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只需计算一次水准仪的高程,就可以简便的测算几个前视点的高程。12.视线高:视准轴到绝对基面的垂直高度。通过视线高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13.水准管轴:过水准管零点的纵向切线。14.视准轴:十字丝中央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15.视差:有一定距离的两个点上观察同一个目标所产生的方向差异。16.后视点:后视点可以看成是已知的数据点,后面的数据是以此为基础进行传递的。因为大部分时候仪器是架在已知点和目标点之间,相对于前进的方向来说,是向后看的,所以形象地称为后视点。217.前视点:18.转点:在测量学中,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为测角和量距需要,应在其连线或延长线上测定一点或数点,称为转点(其作用主要是传递方向)。19.水准点:在高程控制网中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其高程的控制点。20.水准路线:水准测量前应根据要求布置并选定水准点的位置,埋设好水准点标石,拟定水准测量进行的路线。21.闭合水准路线:从一个高级水准点出,,沿一条路线进行施测,以测定待水点的高程,最后仍回到原来的已知上,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线。22.附合水准路线:从一个高级水准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