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髓损伤的护理*****************************************颈髓损伤的概念颈髓损伤是指外伤原因造成颈段脊髓受损,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大小便障碍。患者常常因为呼吸肌瘫痪出现呼吸费劲、胸闷等表现。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应予高度关注。临床诊断的依据•外伤史,有明显的外伤史,也有外伤不明显的病例。•临床表现: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异常。•影像学表现,颈椎X线、CT、MRI,骨折?脊髓有无异常损伤信号?(无骨折MRI无损伤信号,有明显症状也可诊断颈髓损伤。包括全瘫和不全瘫)损伤原因治疗原则•尽早地去除对脊髓的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病情介绍•储德源,男,68岁,患者因主处坠落致伤头颈部2天于2015年10月14日入院,来时T:36.8;P℃:71次/分;R:23次/分;BP:100/59mmHg,神清,精神差,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光反敏,左前额头皮裂伤,双上肢刺痛(+),双下肢刺痛无感觉,四肢肌力为0级,肌张力低。带入保留导尿通畅。急诊行头颅CT示:颅内未见明显外伤性改变。行颈椎MR示:颈椎第4-7颈髓损伤。病情介绍•10月14日辅检:中性细胞比率84.71%(45.00—77.00);血红蛋白94g/L(110-160);血小板计数83×109/L(100-300),11月3日生化检查:总蛋白59g/L,谷草转氨酶41u/L。•入院后医嘱给予一级护理,病重,半流质饮食治疗上给予消肿、营养神经、保肝、补液。•患者病程中血压低,医嘱给予NS250ml+多巴胺40mg+间羟胺20mg,静脉泵入。•11月2日患者双上肢肌力为Ⅲ级,双下肢肌力为Ⅱ级。脊髓损伤导致低血压的机制•1、心血管的神经由两侧交感干的颈上、中、下节和胸1-4或5节发出的心支以及迷走神经的心支共同组成。刺激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一起心动过速,冠状血管舒张。刺激副交感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冠状血管收缩。•2、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出血、水肿、变性、坏死等原发和继发病理性改变,均可引起脊髓神经功能损害,致心脏交感神经受损,阻碍了高级中枢对心脏交感神经的支配,导致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使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3、脊髓交感心血管中枢位于T6平面以上,因此T6是脊髓损伤后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最低平面。此外脊髓损伤病人多取平卧位,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护理诊断•(一)焦虑: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有关•(二)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功能障碍卧床有关•(三)气体交换受损:与脊髓损伤、呼吸肌麻痹、清理呼吸道无效致分泌物存留有关•(四)组织灌注量改变:与脊髓损伤引起低血压有关护理诊断•(五)体温过高或过低:与脊髓损伤、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六)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留置尿管及卧床有关•(七)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感觉及活动障碍有关•(八)潜在并发症:废用综合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护理目标•1、患者焦虑情绪得到缓解。•2、患者渐渐恢复自理。•3、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平稳。•4、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5、患者住院期间体温维持正常范围。•6、患者住院期间无尿路感染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7、患者在院内无压疮发生。•8、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肢体功能得到改善(或知晓肢体功能锻炼知识)。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肢体瘫痪,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过着完全依靠他人而生存的痛苦生活,成为社会的负担。该患者自发病以来心理消极,担心经济负担及家庭生活不和谐,不能积极地配合治疗。目前应主要讲心理康复作为重点,以推动机能康复。所以要求在护理病人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蔼、注意语言的技巧。对患者进行有关知识教育,让其正确认识到自己伤病的程度,树立起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尊重病人的人格,密切观察患者的心态及情绪变化,多鼓励、表扬患者以培养积极情绪。(二)自理能力缺陷•1、做好病人日常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每天2次;面部护理,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1次保持患者“三短六洁”;•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定时喂饮食。•3、注意大小情况,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随时更换尿湿、污染的衣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