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的镇痛治疗及注意事项演讲人小刺猬知识库壹概述叁抗抑郁药副作用贰抗抑郁药镇痛作用机制肆抗抑郁药注意事项目录CONTENTS01概述概述慢性疼痛常常伴有抑郁障碍。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48.68%(74/152例)的慢性疼痛患者有抑郁障碍。疼痛可以加重,甚至引起抑郁症的发生,一些慢性疼痛患者常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扭曲和无助感。疼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经济收入、社交活动,容易产生自卑、孤独、无价值感,属于抑郁症的症状。01抑郁患者普遍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躯体不适主诉,常见的症状有头痛、颈痛、背痛、肌肉疼痛、胃部烧灼感、腹痛及排尿疼痛等。抑郁症患者容易把情绪问题隐藏在疼痛问题背后,多数患者希望尽量避免精神病的诊断。抑郁可增强与慢性损伤有关的疼痛,抑郁患者对痛觉较敏感,如果抑郁症得不到改善,疼痛的治愈也很困难。0202抗抑郁药镇痛作用机制抗抑郁药镇痛作用机制010203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5-HT与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药(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TCA)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在神经末梢的再摄取,增高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促进突触传递功能,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同时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增高,脑干(5-HT介导)和中脑(NA介导))的下行抑制途径作用增强,起到抑制痛觉传导、缓解疼痛的目的,因此在低于抗抑郁剂量下利用其5-羟色胺能发挥镇痛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抗抑郁药镇痛作用机制TCA镇痛作用体现抗抑郁药镇痛作用机制本身的直接镇痛作用,尤其对神经痛;A具有部分阿片样作用、有研究表明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吗啡的需要量明显减少;抗抑郁作用,可以改善疼痛患者伴随的抑郁症状。BC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抗抑郁药,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处的5-HT浓度。抗抑郁药镇痛作用机制5-HT与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药(SNRI)通过抑制脑干下行抑制通路内的5-HT和NE再摄取而发挥镇痛作用,这种双重作用机制使得其抗抑郁和镇痛效果显著提高。抗抑郁药镇痛作用机制03抗抑郁药副作用抗抑郁药副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01抗胆碱能反应。为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偶见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视物模糊、眼内压增高及甲状腺功能亢进。02心血管系统。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动过速。03精神神经系统。嗜睡、头痛、共济失调、癫痫发作、耳鸣,长期大量使用时可见锥体外系症状及迟发型运动障碍(包括语言障碍)。04代谢/内分泌系统。乳房增大、溢乳、血糖浓度改变、血管升压素分泌异常。⑤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异常出血、巩膜或皮肤黄染、骨髓抑制。05其他。可出现食欲增加,体重增加。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消化系统。恶心、便秘、口干、腹泻、呕吐、消化不良、胀气、食欲改变。恶心、呕吐常见于较大剂量用药时,服药后可缓解。>精神神经系统。头痛、眩晕、嗜睡、焦虑、情绪异常、行为异常、睡眠障碍、感觉障碍、震颤、癫痫发作和轻度脑电图改变等。>代谢/内分泌系统。血管升压素分泌异常、溢乳、闭经、烦渴、体重减轻、低血糖症、低钠血症。>呼吸系统。咽炎、鼻炎。>心血管系统。心悸、血管扩张,偶见低血压、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等。>抗抑郁药副作用5-HT与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药(SNRI)01抗抑郁药增加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的风险。如果考虑在青少年中使用此类药,必须权衡这个风险和临床需要。02影响尿道阻力出现尿急。03常见射精异常/异常高潮(男性)、性感丧失、勃起功能障碍、排尿功能受损(多为排尿困难),与出血增加或者不规则出血增加相关(例如月经过多、子宫不规则出血)的月经失调、尿频;少见异常高潮(女性)、尿潴留,罕见尿失禁。04抗抑郁药注意事项抗抑郁药注意事项010203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5-HT与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药(SNRI):抗抑郁药注意事项三环类抗抑郁药(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