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国家宏观调控法 第十七讲 国家宏观调控法导论 一、国家宏观调控法概述 1. 定义。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宏观调控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竞争不完全问题、公用事业问题、公共利益的促进问题、外部效益问题、市场调节的短期性和滞后性问题、市场中的投机行为的问题、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市场中的社会公平问题等。 政府干预失败的表现 政府干预的任意性、产生浪费和缺乏效率。 有限干预论;适当干预论;谨慎干预论;正当干预论。 宏观调控的调控方法。 (1) 法律手段。(2) 经济手段。(3) 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法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失败理论。 3. 宏观调控法的制度演进。 (1) 20 世纪 30 年代至二战前夕,政府局部干预。 (2) 二战至 20 世纪 70 年代,政府全面干预。 (3)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政府有限、适当干预。 4. 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1) 国家调控原则。(2) 计划指导原则。(3) 公开原则。(4) 合法原则。(5) 适度性原则。(6)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二、我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一) 目前的主要观点: 列举说 实践需要说 成分说 任务说 范围说 多种标准说 分层说 (二)宏观调控体系 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外贸政策,产业政策)——调节手段(经济杠杆,经济参数) (三)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计划法——经济政策法(财政政策法,货币金融政策法,投资政策法,外贸政策法,产业政策法)——关于各种调节手段的法律(各类银行法,外汇管理条例,价格法,税法) 作业: 1. 名词: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法。 2. 简述国家宏观调控法的基本体系结构。 价格法律制度 一、价格 (一)概念:狭义的价格指商品的价格和经营性服务的收费标准。广义的价格出来以上所提的的外,还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我国《价格法》调整的是狭义的价格。 (二)价格体系:价格的种类和各种价格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1、依据行业不同,分为:农产品、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产品等的价格。 2、依据流通过程,分为:工业品的出厂价、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调拨价格、批发价、零售价等。 3、依据价格管理形式,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二、价格法概述 我国从 1979 年开始价格体制改革。“列名放”和“列名管” 1998 年 5月 1 日《价格法》颁布。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