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做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转载▼今天在网上看了《河北日报》高级记者储瑞耕在“燕赵讲坛”上的演讲:做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心情振奋而激动,尤其在时下金钱至上、精神空虚、思想麻木、信仰失却,听听“三不朽”,不失为一剂镇静剂、强心针,整理转载,以飨博友。——《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愚以为,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此“三不朽”者,唯管仲一人而已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什么是“三不朽”?“三不朽”这个思想出自《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了这么一件事情:鲁国大夫叔孙豹与范宣子讨论“朽不朽”的问题。范宣子说,他的家族从尧舜时期就已经受封为贵族,经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时期,世代受封,延续千年以上,长盛不衰,于是他问叔孙豹: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不朽”了?叔孙豹回答,这不能算“不朽”,只能说是“世禄”。他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个太就是最高的意思,最高的境界是立德,其次要立功,再其次要立言,虽然时间很久,但是废除不了,这个叫“不朽”,所有说“三立”,后世也叫“三不朽”。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归结起来,高层次的,很有价值的,我看就是这“三不朽”。“三不朽”,就是“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换言之也就是“三做”——“做人、做事、做文章”。我认为,作为一个有人生的自觉的价值意识的人,这“三立”、“三不朽”都是非常要紧的,不可偏废,不可缺一,而要“三管齐下”,十分重视,十分努力。“三不朽”是很高的人格追求。“三不朽”,我理解是我国伦理史、思想史、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立德”,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就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东西。有一种说法,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被公认为“三不朽”的人物,他们既“立德”又“立功”又“立言”,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姜子牙,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朝的刘基(刘伯温)、王守仁(王阳明),前面讲到的一个说法,两个半里的一个,清朝的曾国藩、胡林翼,近代的沈钧儒,等等。人生在世,实践“三不朽”,就是既“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