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热力烧伤一、烧伤定义由热力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为烧伤。如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等等。由电、化学物质所致的损伤,也属烧伤范畴。二、皮肤的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一)正常结构角质层表皮透明层颗粒层棘状层1.皮肤生发层基底层乳头层真皮网状层毛干毛发毛根2.皮肤附件皮脂腺毛囊汗腺皮肤结构图(二)生理功能1.防护作用:机械性、生化性2.吸收作用:小分子物质3.分泌、排泄作用:如分泌腺4.免疫功能:如郎罕氏细胞等5.感觉功能:触觉、痛觉6.代谢功能:水盐调节、呼吸、合成(Vit.D)等功能(一)烧伤面积的估算(重点)1.体表皮肤相对面积的划分和种类Wallace九分法中国新九分法手掌法2.中国新九分法(见表14-1)3.手掌法如果将手掌并拢伸直,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1%Δ九分法与手掌在烧伤面积估计中常联合使用,相互补充。部位占成人体表%占儿童体表%发部3头颈面部399+(12–年龄)颈部3双上臂7双上肢双前臂69×29×2双手5躯干前13躯干躯干后139×39×3会阴1双臀5*双下肢双大腿219×5+19×5+1-(12–年龄)双小腿13双足7*表14-1中国新九分法*成年女性的臀部和双足各占6%新九分法表格新九分法图例(二)烧伤深度的判断识别(重点)深度形态伤及层次愈合基础Ⅰо烧伤红斑性烧伤表皮生发层健在Ⅱо烧伤浅Ⅱо大水疱性烧伤乳头层部分生发层健在深Ⅱо小水疱性烧伤网状层皮肤附件Ⅲо烧伤焦痂性烧伤皮肤全层无法自愈Δ烧伤面积估计是早期抗休克补液的基础。烧伤深度识别是伤后的疗程的估计和治疗方式选择的基础。浅Ⅱ度创面如何简洁描述?深Ⅱ度创面Ⅲ度创面(四)烧伤严重性分类(重点)成人儿童严重程度总面积Ⅲο轻度9%Ⅱο↓ο中度10-29%Ⅱο↓9%↓重度30-49%Ⅱο10-19%(若合并有休克、复合伤、中重度吸入伤)特重50%Ⅱο↑20%↑严重程度总面积Ⅲο轻度<5%ο中度5-15%<5%重度15-25%5-10%(若合并有休克、复合伤、中重度吸入伤)特重>25%10%注意:成人和儿童烧伤的严重程度在面积和深度上都是有所区别的。四、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烧伤:皮肤屏障丧失、门户开放热力、疼痛、自身调节机制—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休克、感染、营养衰竭、甚至死亡(一)休克期伤后36-72小时内(旱灾到水灾)(急性体液渗出期)(二)感染期伤后48-72小时后(水灾)(三)恢复期各种不同创面修复方式不同发病机理发病机理NaNa++HHHHOO++++105105oo体外丢失体外丢失体内转移体内转移““漏漏””““白色出血白色出血””体液体液第三间隙第三间隙胞胞内内五、烧伤治疗原则:深度不同,有所区别1.保护烧伤区,防止和清除外源性污染—简单清创,包扎或暴露治疗2.防止低血容量休克—休克补液方式3.预防局部和全身性感染—抗菌药的使用4.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疤痕增生—非手术或手术治疗5.防止器官并发症:A.休克、B.脓毒症(创面脓毒症)、C.肺部感染及急性呼衰、D.急性肾衰、E.应急性溃疡和胃扩张、F.脑水肿、G.心衰(一)现场急救与保护伤区迅速脱离热源:“灭火”、冲洗保护受伤部位:避免用有色物维护呼吸道通畅简单清创的目的与意义暴露、包扎、半暴露、湿敷等(二)补液抗休克:体液复苏烧伤休克的特点:烧伤休克的特点:低血容量性休克,渐进性,持续48小时补液公式: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烧伤面积╳体重╳1.5(晶:胶=1:0.5)+2000(水)ml(前8小时补1/2,后16小时补1/2)第二个24小时补液总量=1/2(烧伤面积╳体重╳1.5)+2000ml(匀速补入)简易公式:烧伤面积╳1000+2000ml输什么: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电解质,胶体;高渗,等渗都能有效复苏。孰优?孰劣?缺科学对比材料。电解质液:扩容能力较弱,需要量大,组织水肿重,ACS,高血凝,促炎。高渗液:需液量大时,值得应用,但许多问题未解决,待研究。胶体:血液制品:传播疾病,昂贵,疗效不优于电解质液及血浆代用品。血浆代用品:高凝,出血。Gelatin及改进的平衡HES及低分子HES(130KD)副作用较少。中小面积烧伤可用电解质液,大面积烧伤应补胶体,需量过大,考虑用高渗。注意:胶体:血制品等晶体:电解质溶液水分:葡萄糖溶液烧伤面积以Ⅱº、Ⅲº为准,Ⅰº不需补液体重60Kg,烧伤面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