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事故案例分析来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地高。我国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随之催生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快速进展,石油管路,炼油厂,加油站等不断的增多。这虽然有利于经济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假如管理不善,这就像放置在我们身边的一颗颗威力巨大的炸弹,随时都会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基于两起事故案例,浅析石化事故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总结几条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可行经验与方法。关键词 石化设备 事故案例 安全生产 经验教训1 引言近些年,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安全责任事故也时有发生,我国的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依旧十分严峻。事故的频繁发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作业和该职业从事人员的危害严重,从而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对石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和从事人员的安全意识缺乏。在目前来看,我国应对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相关措施还不是很健全,应对事故的能力比较差,造成了多起伤亡以及经济损失事故[1]。石油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足够重视,建立“安全经济观”意识,因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2 案例分析2.1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1.1 事故概况及经过2024 年 6 月 2 日 14 时 27 分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小罐区 939#杂料罐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漏物料着火,并引起 937#、936#、935#三个储罐相继爆炸着火,造成 4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697 万元[2]。2.1.2 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林沅公司作业人员在罐顶违规违章进行气割动火作业,切割火焰引燃泄漏的甲苯等易燃易爆气体,回火至罐内引起储罐爆炸[3]。(二)间接原因1.中石油七建公司大连项目部在承揽 939#储罐仪表维护平台更换项目后,非法分包给没有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林沅公司,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没有对现场作业实施安全管控。2.林沅公司未能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取得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就非法承接项目;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动火;未对现场作业实施有效的安全管控。3 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仔细不严格,检维修管理、动火管理和承包商管理严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