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 编制依据1.1 国家现行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1.2 国家现行防水法律规范、规程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验收法律规范》(GB50208-2024)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法律规范》(GB50108—2024)1.3 国家现行相关材料标准1)《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2024)2)《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2024)1.4 公司相关技术资料和标准2 工程概况XX 工程项目地下室底板分别处在不同标高,二期底板标高较低,两者间通过斜坡通道过渡,其地下室连接部位(沉降缝)靠近一期,由不同的施工单位先后分别完成缝的两侧构造。沉降缝防水构造为:底板、侧墙、顶板设内置式橡胶止水带;侧墙、顶板设缝内崁缝膏后,双层卷材骑缝外包。顶板上覆种植土厚 1500mm。另 10-11#栋与地下室通过两道沉降缝连接,采纳了前述相同的构造。2.1 现场情况1)沉降、位移大:后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间已发生 mm 的沉降, mm 的位移(图 1)。该趋势仍在继续。2)止水带断裂:侧墙、底板、顶板中的内置式橡胶止水带均已断裂(图 2);3)底板无法形成外包防水层:底板在结构浇筑前未作外防外包防水处置,现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已无法形成完整的外包防水体系(图 3),留下致命的透水通道(图 4);4)漏水集中在底板:日漏水量约 3-5 吨,估测进、漏水平衡点在 20 吨以上,集中于底板(图 5),其中底板居中漏水量大于两侧;2.2 现状分析1)种植土提供了丰富的水,无法杜绝水源:该沉降缝处于 1500mm 种植土以下,常年积水厚度不低于 100mm,来源于人工浇水和自然降雨。顶板内表面承受理论压差为 400-500mm 水柱,底板内表面承受理论压差约为 4500mm 水柱,侧墙内表面从上至下介于二者之间。该参数表明:迎水面作业,找到漏点,即可治漏;背水面作业,需对底板,侧墙、顶板同时实行措施予以处置,方能治理渗漏。2)沉降缝相对位移值超出一般防水材料所能承受的范围:本案中,表观位移率达 1000%(20/2*100%)以上,国内已知的防水材料中,无法找到能承受如此之巨应变的材料,包括橡胶止水带,即便是最好的自粘卷材,也已被超出其延伸极限。结果就是:止水带断裂、卷材粘接面因应力集中而“搓移”(或直接脱落、断落)。要切实解决眼下的漏水问题,需通过应力转换、应变调整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