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 躺车所需的数据,一类是已有车辆的规格性能(如各部分的尺寸角度重量之类),可以说就是别人的经验。 还有一类是使用环境和条件,这类数据并不一定和躺车有直接联系,而且往往是大量统计的结果,它们更是设计的基础。本帖即此类数据。 本帖会随时更新补充相关内容 一 速度 7km/h(2m/s) 再低两躺就骑不稳了,三躺没有下限 15km/h(4m/s) 轻松 18km/h~20km/h(5m/s) 常用 25km/h(7m/s) 非机动车最高限速(国外是30) 不要迷信网上那些动不动就自报三五四十的“牛人”的帖子,认为 30 的时速太低(顺风冲坡不算),要真正试过才知道。 最高限速不但关系到制动的安全,还由转弯半径决定。当 25km/h 转弯半径小于10.5m,躺车将过度倾斜,即超过 25 度(30km/h 是15m),后面将提到,转弯半径小于 10.5m 的几率在 90%以上。 二 坡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地形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最大纵坡 3% 5% 4% 6% 5% 7% 6% 8% 6% 9% 山区县道有可能会遇到 12%这种变态的陡坡。 道路工程上的坡度不是角度,而是每前进 100m 所上升的高度,是百分数。从数学角度,坡度是斜坡仰角的正切值。它正好是爬坡所需推力和车重之比:爬 5%的坡, 推力就是车重的5%。 通常坡度越大的坡就越短。对此有道路设计规范: 环法的爬坡标准: HC 级(最高级) 爬坡:最长而且最陡的登山路段,持续上坡路程距离大约在15-20公里,甚至更长,平均爬升率超过9%。 1 级爬坡:平均爬升率超过5%,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 10-20 公里。 2 级爬坡:平均爬升率达到 4%,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 5-10 公里。 3 级爬坡:坡度较等级四陡峭,而且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 5 公里。 4 级爬坡:路程距离低于 3 公里的持续上坡,但是坡度并不会很陡。 各级之间的分界基本为一条斜率为负数的直线,环法爬坡分级依据的不是单纯的长度或坡度,而是两者的藕合。一种比较简单的藕合方法是将两者作一个乘法,其结果就是海拔上升,用海拔上升这个指标虽然不能保证 100%准确,但基本可以区分大多数情况。 速度和爬坡能力都和速比有关。关于变速系统将另外单独讨论。 三 转向轮偏转角/转弯半径 躺车的最小转弯半径通常取 2.5m 或 2.5 倍轴距。 下图是自行车车把偏转角的统计结果,适用于两躺,也可以做三躺的参考: 车把极限偏转角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