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加强作风建设 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是 2 0 0 3 年才引用到我国管理领域的一个新名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执行力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哲学博士保罗〃托马斯提出,他认为执行力就是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执行力本是企业管理学的概念。所谓执行力是指在各项政策、战略制定完成后,为实现目标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精神。大部分人对其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 “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 近年来,“执行力”一词逐步由企业向政府延伸。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改进工作作风的一种新要求。而政府执行力说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为成果的能力。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孔子在《论语》中反映古代文化“执行”的思想。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执行和落实的结果,没有执行和落实作保证,再好的战略也只是一句空话,再好的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种摆设,再好的目标也只是一个理想。一个地方的发展、一个部门工作的开展也一样,只有意图、决策、部署不成,还必须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 - 2 - 执行有力、执行到位,就会事半功倍;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就会一事无成。执行力就是政府的生命力。 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肩负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责任。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干部处在基层第一线,面对的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处理的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落实的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对乡镇政府而言,执行力就是指全镇各个岗位的党员干部对镇党委政府意图、完成镇既定目标的操作能力。这里面包括了对事业执着追求的意志,驾驭局势、克难攻坚的工作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提高乡镇干部执行力,是确保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不走样,不降调的必然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执行力呢,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呢?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