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排班问题的建模和程序设计报告 2011 级工业工程一班 杨添淇 1120110892 ********************** 0. 前言 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 1.排班问题的提出 2.建模的心路历程 3.新的背景与设定 4.新的建模 5.建模后的思考 其中,第二部分与第五部分最为用力,集中体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其实这两部分应该写在分析报告里吧?好像搞反了… 是为序。 1. 排班问题的提出 某小区组建维修保洁服务,现需要招聘维修保洁人员若干轮班工作。其中包括电工,水管工,和保洁员。工作采用计时制,每人工作满 8 小时后可以下班,如张三在 6 点上班,可在下午 2 点下班。根据统计,小区需求人数如下表: 时间 电工 水管工 保洁 0 点-2 点 1 0 0 2 点-4 点 0 0 0 4 点-6 点 0 0 0 6 点-8 点 6 3 0 8 点-10 点 8 6 3 10 点-12 点 9 5 7 12 点-14 点 4 4 3 14 点-16 点 8 7 5 16 点-18 点 4 12 10 18 点-20 点 12 16 6 20 点-22 点 5 8 2 22 点-24 点 3 2 0 维修保洁服务的收费标准是:电工25 元/小时,水工20 元/小时,保洁15 元/小时。试制定招聘计划和工人的排班表(即:招聘工人的数量和每个工人的上班时间)。 2 . 建模的心路历程 余以为,老师要我们交报告,绝不是走个形式,也不仅仅是要看我们写出的冷冰冰的代码,求解问题的能力,更是要看我们思维的走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终形成一条清晰的路径。确实,看这个路径的形成过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记录这个过程亦然。是故,我采用了完全写实的笔法,彻头彻尾地记录下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怎么想的怎么写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报告的这个部分叫做:建模的心路历程(多么温润而厚重的小标题啊)。 问题的最后提到了收费问题,旋即戛然而止,留给了解题人无限的遐想空间。我想老师的本意,是好的。但读完题后,我的第一个问题便出在这最后一句上:“收费标准”中的“收费”二字作何解。 从语法角度上来讲,这是一个没有主语的动词做了“标准”二字的定语。“收费”这个动作的主语对我们求解这个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一个久经考场的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个收费标准应该等同于工资来看:因为工资标准在这道问题中是除了用工需求外最应该出现的已知条件,而且与聘用资费优化息息相关。 而从一个居民,一个一般人的角度来看,收费应该指的是工作的时候向住户收取的费用。其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