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篇】运维平台之 CMDB 系统建设 CMDB 是运维的基础核心系统,所有的元数据和共享数据管理源,类似于业务中的账号平台的作用。本篇文章,我将从概念篇、模型篇、到实现与实施篇具体的进行阐述。 CMDB 也称配置管理,配置管理一直被认为是 ITIL 服务管理的核心,因为其他所有流程均需要使用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在上篇的平台体系中,CMDB 位于最底层的支持系统位置上,可见其作用。配置管理为什么起到核心的作用,这个地方不做逐一介绍,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变更系统发起了一个部署请求,要部署某个版本到现网,部署完成之后,上层的变更系统会把变更的结果写到 CMDB 中,对配置进行归档;在某个机器 down 机,此时可以快速的知道该机器的具体用途,确定影响的业务;当机器需要重新恢复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根据CMDB 中的信息进行恢复。 一、概念篇 1、配置管理和配置文件管理。 ITIL 所讲的配置管理是从软件工程管理角度出发的,把一切对象都当做配置,比如说源代码、文档、人员、服务器甚至硬盘和内存等等。所以说他和业务程序的配置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了有效区分,我们又习惯说业务程序的配置管理叫配置文件管理。但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在 ITIL 中,业务程序的配置可能会以一个配置项存在,附属在应用程序上,具体什么是配置项后面再解释。 2、配置管理和资产管理 既然把一切资源对象都当做配置来看待,特别是服务器、机房、机柜等等,那他和我们的资产管理又有着什么样的不同呢?其实这两个系统的区别在很多时候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会混为一谈。具体的区别我之前做过一个总结,如下: 在上图中,你把握核心的区别点就是导向,配置管理是面向业务管理,而非成本,这个会决定配置管理的粒度。当前如果业务非常简单,不需要对服务器端口进行管理,此时则不需要考虑纳入端口的管理,否则增加管理的代价。 3、配置项 配置项是指要在配置管理控制下的资产、人力、服务组件或者其他逻辑资源。从整个服务或系统来说,包括硬件、软件、文档、支持人员到单独软件模块或硬件组件(CPU、内存、SSD、硬盘等等)。配置项需要有整个生命周期(状态)的管理和追溯(日志)。对配置项的分类,我一般从逻辑资源和物理资源两个角度来分解,然后层次化分解,这个思路会让你特别清晰,不会混乱。 4 、属性 一个配置项就是一个对象,有对象便有属性,属性是一个配置项的具体描述。比如说服务器这个配置项,他的具体描述有在哪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