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ICU李鹂#胸腔闭式引流•目的•适应症•原理•引流管的选择•引流管的安置位置•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胸腔闭式引流能排除胸腔内液体或气体,维持胸膜腔的负压,使肺保持膨胀状态,使纵隔处在正常位置。#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症脓胸、气胸和外伤性气胸、血胸食管、气管、支气管瘘者开胸手术者#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胸腔闭式引流是根据胸腔的生理特点设计的,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腔与外界隔离。#胸膜腔独特的生理特征•负压,是胸膜腔的生理特征•正常平静呼吸时吸气压力为-8~-10cmH2O。•呼气时-3~-5cmH2O•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内。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胸腔闭式引流的选择选择长度约100cm的橡胶管作为引流排液管:选择管径1.5~2.0cm的橡胶管作为排液管。排气管:选择管径1.0cm左右的橡胶管作为排气管。#排气管排液管#胸腔闭式引流的安置部位排气管一般置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排液管一般置于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脓胸常选在积液最低位#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一、维持引流效能正确连接引流装置醒目标识#水封瓶一个无菌引流瓶,内装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瓶口用带两个圆孔的橡皮塞封柱;长、短两根玻璃管分别插入圆孔;长管应在水面下3-4cm,且保持直立,另一端与病人的胸腔引流管相连,短管作为空气通路。#单瓶三瓶双瓶#60cm#病人取半卧位定时挤捏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滑脱、堵塞•挤压方法:护士站在病人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反复操作。#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及时更换引流瓶,引流液超过800ml,即可更换。排气7天,排液5天,排脓3天•保持低负压的有效性,低负压吸引的压力:吸引器不可开得过大,一般压力<20mmHg,只要调节管有气泡溢出即可。•要经常注意引流瓶内有无气泡溢出,引流管内水柱有否波动,水柱有波动并随呼吸上下移动,说明引流管通畅#搬运病人中下床活动中运送病人时及下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纱布包裹引流管,双钳交叉夹闭。#•观察记录引流液量:•正常者术后5小时内每小时少于100ml,24小时少于500ml。若连续2小时>100ml/hr,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正常者术后引流液为淡红色;引流液出现绿色或咖啡色怀疑有吻合口瘘;引流液出现乳糜样改变(米汤样)患者为乳糜胸。•排气放液不要过快,防止引起纵膈摆动。。#全肺切除---胸管夹闭: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调节胸膜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作短暂开放,以了解和调节胸腔内压力,防止纵隔移位,因此也称调压管。全肺切除术后,术侧胸腔成为一个空腔,逐渐被渗出的血性胸水所填充,故术后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无菌水封瓶以调节胸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作短时间开放。注意观察气管有无移位,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除术后了解纵隔位置、判断胸腔内压力的标志。气管位置居中则说明胸腔两侧压力平衡,此时不予开放引流管;若气管向术侧偏移,原因是术侧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经引流管排出过多,术侧胸腔内压力减低或对侧胸腔因肺大泡破裂造成自发性气胸使对侧胸腔内压力增高,此时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周期性呼吸运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吸气后收腹、张口稍伸舌进行重咳嗽两声。协助自动咳痰有困难的病人咳嗽排痰,必要时扶其坐起拍背。•拍背时不宜用力过大,尤其有肋骨骨折的病人,防止骨折端再次刺破胸膜及肺组织,拍背时应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经指腹及大小鱼际着落,腕关节用力地叩拍,由上而下.由边缘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