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辨证用药中医骨伤科治疗骨伤疾病原则: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顾(局部与整体兼顾)病证合治(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相配合)医患合作(医疗措施得到病人合作)治疗方法:手法手术固定练功内外用药等辨证用药(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骨伤科重要疗法之一,辨证治中药疗法:是中医骨伤科重要疗法之一,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具体贯彻内外兼治等,——局部疗的基础上具体贯彻内外兼治等,——局部与整体兼顾的主要手段。与整体兼顾的主要手段。中药作用:中药作用:1.1.促进肿胀消退促进肿胀消退2.2.疼痛缓解疼痛缓解3.3.软组织修复软组织修复4.4.骨折愈合骨折愈合5.5.功能恢复功能恢复在临床运用中,运用中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运用中,运用中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疾病的调整更显优势,合如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疾病的调整更显优势,合理地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骨伤疾患(骨折、脱理地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骨伤疾患(骨折、脱位、筋伤、内伤、骨病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疗位、筋伤、内伤、骨病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临床可根据病情针对性地选用。效)临床可根据病情针对性地选用。损伤三期辨证用药损伤三期辨证用药第一、内治法第一、内治法是通过内服药物达到全身治疗的方法,也是通过内服药物达到全身治疗的方法,也叫药物内服法。叫药物内服法。整体观点出发,四诊八纲为依据,对皮肉整体观点出发,四诊八纲为依据,对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运行的生理病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运行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分析,根据疾病的虚实、新旧、理关系加以分析,根据疾病的虚实、新旧、轻重、缓急以及患者的内在因素,用不同轻重、缓急以及患者的内在因素,用不同的治法实施正确的治疗。的治法实施正确的治疗。一、初期(损伤后一、初期(损伤后1—21—2周)周)(一)理血调血法(一)理血调血法对血瘀证和出血证治疗对血瘀证和出血证治疗功效:活血化瘀,调血止血功效:活血化瘀,调血止血适用:骨伤疾病早期而致的蓄血、瘀血、出血适用:骨伤疾病早期而致的蓄血、瘀血、出血等病证。等病证。11、攻下逐瘀法:、攻下逐瘀法:筋骨损伤早期气滞血瘀证,胸腹胀满,大便不通,肢体瘀肿疼痛,筋骨损伤早期气滞血瘀证,胸腹胀满,大便不通,肢体瘀肿疼痛,胸肋腹伤的蓄瘀证。胸肋腹伤的蓄瘀证。代表方:桃核承气汤、大成汤、鸡鸣散、黎洞丸。代表方:桃核承气汤、大成汤、鸡鸣散、黎洞丸。常用方剂如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后下)桂枝甘草芒硝常用方剂如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后下)桂枝甘草芒硝(冲服)(冲服)大成汤大成汤:大黄芒硝(冲服)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大黄芒硝(冲服)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川红花陈皮甘草注意事项:药性相当峻猛,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失血过多,注意事项:药性相当峻猛,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失血过多,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22、行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损伤早期,伤后气滞血瘀肿痛或瘀血内停,但无严重的实热闭结之症,不损伤早期,伤后气滞血瘀肿痛或瘀血内停,但无严重的实热闭结之症,不必攻下者。较常用的一种。必攻下者。较常用的一种。代表方:祛伤灵一号方代表方:祛伤灵一号方((本院协定处方本院协定处方))、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祛伤灵一号方祛伤灵一号方:生地炮甲当归川芎桃仁玄胡赤芍三七等:生地炮甲当归川芎桃仁玄胡赤芍三七等伤气为主——行气为主治疗伤气为主——行气为主治疗代表方: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代表方: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柴胡赤芍枳壳川芎香附陈皮甘草:柴胡赤芍枳壳川芎香附陈皮甘草伤血为主——活血为主治疗伤血为主——活血为主治疗代表方: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代表方: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汤:柴胡天花粉归尾红花穿山甲制大黄桃仁甘草:柴胡天花粉归尾红花穿山甲制大黄桃仁甘草胸肋伤——血府逐瘀汤胸肋伤——血府逐瘀汤腹部伤——膈下逐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