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教学反思南阳市三中 薛娟《青春舞曲》是一首孩子们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歌曲。本节课中,这首歌以二声部合唱的形式出现,这就规定学生能主动主动地用和谐、统一的声音通过合唱的形式体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下列几点体会: 一、情境创设易能吸引学生。 首先从听赏歌曲开始。一曲欢快活泼的《青春舞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观赏歌曲的同时考虑作品的情绪,故意识的渗入主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分析歌曲,养成良好的音乐观赏习惯,并介绍作者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西部歌王”的印象。再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青春舞曲》,分别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节拍,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体现的情感等。在充足聆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进而达成有感情地演唱,层层进一步,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毕了教学任务。二、要重视学生的听觉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合唱练习运用在课堂中,先由教师与学生进行分声部练习再由男声与女声进行分声部练习,让学生获得了听觉体验。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歌曲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别聆听独唱形式与合唱形式的《青春舞曲》,也是但愿学生在对比聆听中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体现力。当学生获得二声部合唱音响的美妙感受时,他们才干主动主动地参加到合唱中来。 三、要培养倾听对方声部声音的合唱习惯。 对于高声部旋律较为熟悉的歌曲,从低声部入手是一种较好的训练办法。学生通过重复练唱低声部,较好地把握了低声部的音准。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我多次向学生强调边唱边倾听对方声部的声音。这是一种好的合唱习惯的培养,可惜的是大部分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甚至有个别学生在合唱时还将自己的耳朵捂上,生怕自己跟着对方声部唱“跑调”。 四、合唱教学中声音的统一、和谐是难点。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规定,但是要达成这个规定,需要长久的训练。在本节课中,学生基本能完毕这首二声部合唱的演唱,基本做到声音统一,但离和谐、好听的声音尚有一段距离。有一部分低声部的学生不能较好地控制声音,喧宾夺主地削减了高声部的旋律。在我多次调节之后,基本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学生的声音体现力还远远不够,声部的和谐也存在局限性。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达成,重要让学生获得了合唱的体验和美的感受。即使学生的合唱水平还不够高,但他们在参加中体会到了合唱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