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出炉2019-07-0818:31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有关要求,深入实施《“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对各地工作指导,提高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本方案。一、形势与问题(一)VOCs 污染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突出。VOCs 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对气候变化也有影响。近年来,我国 PM2.5 污染控制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等改善明显,但 PM2.5浓度仍处于高位,超标现象依然普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点因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源解析结果表明,当前阶段有机物(OM)是 PM2.5 的最主要组分,占比达 20%—40%,其中,二次有机物占 OM 比例为 30%—50%,主要来自 VOCs 转化生成。同时,我国 O3 污染问题日益显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范围见附件1)O3 浓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已成为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研究表明,VOCs 是现阶段重点区域 O3 生成的主控因子。相对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控制,VOCs 管理基础薄弱,已成为大气环境管理短板。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以下简称重点行业)是我国 VOCs 重点排放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全面加强重点行业 VOCs 综合治理。(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不断加强 VOCs 污染防治工作,印发 VOCs 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炼油、石化等行业排放标准,一些地区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加强 VOCs 监测、监控、报告、统计等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一些进展。但 VOCs 治理工作依然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源头控制力度不足。有机溶剂等含 VOCs 原辅材料的使用是 VOCs 重要排放来源,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激励不足、投入成本高等原因,目前低 VOCs 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措施明显不足。据统计,我国工业涂料中水性、粉末等低VOCs 含量涂料的使用比例不足 20%,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40%-60%的水平。二是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VOCs 挥发性强,涉及行业广,产排污环节多,无组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