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坏情绪”也是记忆力的“小偷”“坏情绪”也是记忆力的“小偷” 许红 “最近这段时间记性越来越差,这会不会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啊?”记忆力减退已经成为不少中年人的一个普遍现象,于是,很多人开始担忧甚至还没到老年期,自己会不会已经提前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或是痴呆前兆。这里我们要告诉你千万别给自己“乱扣帽子”,因为众多心理学方面的讨论均显示,记忆力减退,很可能是由于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比如,“坏情绪”就是一个“记忆小偷”。 〇 记忆衰退有一定曲线和速度 所谓“记忆”,是指信息在脑内储存和提取的过程,通俗点讲,就是把各种信息存到脑子里,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取出来。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的确会逐步有所减退。而从记忆衰退曲线来看,一般来说,通常我们在 50 岁后会开始有所感觉,50~60 岁变化不大,70 岁以后记忆减退的情况会有所加快。这种记忆减退的模式,我们称之为“生理性记忆减退”,而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记忆减退加速(比同龄人差太多或比自己以前差太多),即不符合记忆减退曲线的标准时,那就是“病理性记忆减退”。 〇 负面情绪引起的记忆问题通常会忽略 “生理性记忆减退”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进入中老年有一定关系,是由于老年人的注意资源减少,不能调整记忆策略以及提取异常导致的。其特点是程度较轻,进展较慢。同时,虽然记忆有所衰退,但是对于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和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丝毫未减,到医院做记忆力检查结果时通常是正常的。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也会给中老年人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但一般说来,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常用备忘录记录就可以了,也不耽误事。 而“病理性记忆减退”就不容忽视了,比如我们所说的脑卒中、老年痴呆症、营养不良、颅脑外伤、肿瘤、感染者,通常会有程度不等的记忆减退的表现,其中,我们对痴呆症导致的记忆减退很熟悉,但是对于一些负面情绪如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虑、抑郁等引起的记忆减退,往往并不熟悉,甚至是常常会忽略。 〇 焦虑情绪是典型的“记忆小偷” 事实上,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热门讨论话题。自从 1975 年以来,有关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的实验讨论逐渐增加,认知心理学家对该领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而现有讨论也的确证实,情绪对记忆有时会起促进作用,有时则会起阻碍作用。此外,还有讨论表明,情绪对记忆的准确性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这一理论来看,很多中年人常见的“记忆减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