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化研究”若干问题再探VIP免费

“文化研究”若干问题再探_第1页
1/6
“文化研究”若干问题再探_第2页
2/6
“文化研究”若干问题再探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化讨论”若干问题再探“文化讨论”若干问题再探 邹赞(以下简称“邹”):据我所知,您是国内最先开始对英国文化讨论进行学术史梳理的学者之一,20XX 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英国文化讨论:事件与问题》可谓一次比较集中性的成果展示。该书既有对“《银幕》理论”、“‘新时代’”理论、道德恐慌讨论、种族符号与消费问题的细察,也包括关于迪克•赫布迪奇、托尼•本内特、安吉拉•默克罗比、拉克劳等文化讨论学者的专题讨论,从本书呈现的内容出发,我认为您试图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重点关注那些至今在中国文艺理论界鲜有译介和讨论的重要理论家,有意识地将英国文化讨论的重要学术论争、学术事件嵌入理论家讨论之中,以期能够补白当下中国学界对于英国文化讨论的某些误区和盲区;另一层面的意图正如您在前言中所言:“在学术史层面上所进行的梳理,并不等于鹦鹉学舌,仅仅学会他人的语言;而是表明,我们也有能力介入国际文化讨论的话语场中,而不是只会做旁观的看客。”-参见黄卓越等著《英国文化讨论:事件与问题》,北京:三联书店,20XX 年版,第 4 页。有意思的是,国内有学者对中国大陆的文化讨论现状抱怨甚多,其排列的“罪责”往往直指“讨论文化讨论”(research-for-Cultural-Studies),认为我们的文化讨论脱离了中国本土情境,问题意识欠缺,尤其缺乏扎实的田野实践与个案分析,过分沉湎于“他山之石”,说白了,就是“讨论文化讨论”有余而“做文化讨论”不足。作为一位自觉的文化讨论学者,您如何看待学界的上述指责和抱怨? 黄卓越(以下简称“黄”):自中国学界引入文化讨论的理念以来,大致也是在两个层次上推动的,一是引介英美等国的文化讨论成果,疏通与察考其学理系脉,二是“做文化讨论”。“做文化讨论”这一概念也是斯图亚特•霍尔、保罗•杜盖伊等一批英国文化讨论者合撰一书的标题,试想借此显示出文化讨论是如何被“做”的一种范例。该书的撰者以文化讨论的若干概念为出发点,围绕着“索尼随声听”的“故事”展开了大量调查,对随声听这一人工流行制品的设计、生产、表征、消费等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具例化、语境化的讨论。借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们看到所谓的做文化讨论不是停留在理论与阐释的层面上,而是有一个再具例化、再语境化的实践程序。文化讨论的这一“做法”,当然也是为文化讨论的前后历史所证明的,只是随场段(conjuncture)的变化与理论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同时,这也是文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化研究”若干问题再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