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要有信任,但是有控制更好”:爱是信任不是控制“要有信任,但是有控制更好”:爱是信任不是控制 假如我告诉你,最有可能夺走你生命的,除了隐藏在黑暗角落的某个劫匪、横冲直撞的醉酒司机、突如其来的绝症外,还有你的医生,你信不信?! 英国BBC 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医学博士维农科尔曼(・Vernon Coleman)曾公开发表言论:“医生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有时候远远大于疾病。把身体健康完全寄希望于医生,是极端危险的。” 科尔曼并非信口开河。20XX 年,即使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医疗技术的美国,也有近 10 万人因为误诊而死,相当于每 3 天就有两架搭载 400 人的波音 747 飞机坠毁。这个数字超过了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与凶杀、车祸等并列,成为美国人死亡的第 8 大原因。 他给出的另一个数据是,根据美国卫生署统计,在 100 名尸检证实为心脏病发作死亡的患者中,生前只有 53 人得到确诊,而在这些得到确诊的患者中,也只有半数得到正确的治疗。 造成误诊的原因很多,其中不排除医生“心术不正”或是“极度缺乏责任心”,但在科尔曼看来,大多数医生是合格和坦诚的。但是,即使他们具备了专业知识和大量行医经验,而且心地善良,还是会不可避开地给病人带来损害。 比如,在英国,人们称医生是“制药公司市场部的附庸”,因为多数医生并不知道,患者服用的药物是如何被讨论开发出来的。他们只会记得医药代表介绍的药物,抑或是医药公司广告中的宣传。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在每 10 个服药的病人中,就会有 4 人出现副作用。 再比如,医疗仪器往往会“不考虑人与人之间个体的差异”,它们还常常发生故障或是维护不良。假如医生们完全凭借仪器检查的结果做出诊断,就容易出现偏差。根据科尔曼的统计,假如医生并不完全依赖于仪器,那么每 10 名死亡患者中,就有 1 人至今仍有可能活着。 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就医学的观点而言,人体属于一个“灰箱”,现代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医学对它既非一清二楚(所谓的“白箱”),又非一无所知(所谓的“黑箱”)。医生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永远都只会是一个概率,在尽心治疗的前提下,还是会有一定比例的病人,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难道我们以后去医院看病都得提心吊胆,祈祷那可怕又难以避开的误诊率不要降临到自己头上? 科尔曼的答案是:“成为一名独立思考的医疗消费者,学会适当地提问,了解在服药的同时需要注意什么,知道如何与医生打交道……这才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