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成长小说讨论现状考察中国成长小说讨论现状考察 学界公认,成长小说发轫于 18 世纪中后期的德国。作为文学术语的“成长小说”,20 世纪 80 年代初才被引入中国。但 20 世纪 90 年代以降,成长小说可谓中国文学重要的增长点。与成长小说书写的长足进步互动的是,成长小说理论阐释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些学者开始从各个层面深化探讨成长小说。概略说来,呈现出以下几种讨论趋向。 一、成长小说概念、美学特征和源流探究 什么是成长小说?成长小说具有哪些独特的美学特征?成长小说何以生成?这些无疑是成长小说讨论的根本问题,亦为学界难成定论的棘手难题。不少学者尝试着为成长小说以科学命名。 刘半九可谓中国最早讨论成长小说的论者。他于 1979 年 12 月在其译作《绿衣亨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版)序言中,对成长小说给予了具有美学意义的深度探究。“在近代西欧文学、特别是德语文学的画廊中,就有一种像是传记而不能称为传记的品种,名曰‘教育小说’(Bildungsroman)。这种文学品种不同于一般的长篇小说,不是以一个或几个成熟的、定型的性格为中心,通过一些特别的、复杂的以至离奇的生活现象或传奇情节,呈现某个社会的某个时期的横断面。它也不同于—般的传记作品,不是以真实的不可改变的人物或事件为描写对象,来表现这个人物在特定社会中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并通过这个具体人物反映作者的有关的历史见解。‘教育小说’,顾名思义,首先来源于作者的这样一个基本观念:人决不是所谓‘命运’的玩具,人是可以进行自我教育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来制造自己的生活,来充分发挥自然所给予他的潜能。因此,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教育问题便成为这类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小说’往往是以—个所谓‘白纸状态’(tabularasa)的青少年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毫不离奇的日常生活,通过他一生与其他人相处和交往的社会经历,通过他的思想感情在社会熔炉中的磨练、变化和进展,描写他的智力、道德和精神的成熟过程、他的整个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刘半九首先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探究了成长小说术语源流,通过将其与长篇小说、传记相比较,发现其独特之处一成长主人公的性格变化,以及成长主人公“自我教育”的特性,从而为成长小说命名。 1999 年,杨武能以《:躲避庸俗》—文,作为其译作《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年版)的序言。该文亦对成长小说进行了概念界定:“顾名思义...